2025黃乾成(黃宇立)水墨創作展以鐘靈毓秀之姿展出〔壯麗山河〕
雲林縣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黃乾成教授畫展開幕(右五)與貴賓開幕大合照。記者林慧茹翻攝)
(2025黃乾成(黃宇立)水墨創作展以鐘靈毓秀之姿展出〔壯麗山河〕
影片分享
https://youtu.be/5bk0kXQFqoY?si=cz--RFKDJIOMOIc8)
以水墨美感教育為終生志業、藝術創作為生活樂趣的畫家黃乾成教授,11月15日起在北港文化中心舉辦個人創作展「壯麗山河—黃乾成(黃宇立)水墨創作展」,展覽展出其數十年來的珍貴作品,並於今(16)日上午舉辦開幕茶會,來自各界的藝術愛好者共同見證黃乾成老師多年筆耕的豐碩成果。
黃老師雖出生於嘉義縣,但大部分時間居住於雲林縣,雲林縣成為他的第貳個故鄉。
因此繪製了「草嶺夏意」一作,表達對雲林敬愛之意。畫中可感受到藝術家對草嶺地區的地形氣候、植物、土質、屋宇之景觀物理、物象的關照取捨,呈現草嶺地形略呈盆地狀,溪流蜿蜒曲折綿延其間。
山不甚高而草木華茲,土石厚重,雲煙朝夕幻化的意象。可看到「草嶺夏意」一作採高遠、深遠、平遠結合構圖,以高遠為主,其他為輔,極大限度的表現近、中、遠的組織規律,主峰完整、誇張、重墨、重色,並佈置於畫面交叉線上,成為畫面中心。溪流以留白的方式彎曲多折,若隱若現的在畫面,讓畫面空無與無限的開闊發展。
玉山四季(春意、夏韻、秋詩、冬趣)四聯作,亦是此次藝術家窮盡心力之作,可要細細品味。玉山位於台灣山脈中樞,因可保護台灣西部,免受颱風之侵襲,故有護國神山之稱。畫面凸顯出玉山陡壁危崖,千仞峭壁,絕壑深溝,碎石陡坡的山勢地形,呈現出玉山四季不同氣候型態,生態資源豐富的特徵。
感受到創作時以「出入」意象為主軸,「入」,即是有所本,有所依據,如傳統美學、技法、自然物象……等;「出」即是創新,脫離暨有的常態、規範,強調自我的創新表現,成就個人特殊風格。因此玉山四聯作極有看頭。其他作品都頗具特色,值得細細觀賞閱讀品味。
(氣勢磅礡的玉山四聯屏與草嶺夏意。記者林慧茹攝)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副處長陳世訓表示:「黃乾成老師長年耕耘於水墨創作領域,可以感受他對台灣的風土山水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恩與喜愛。此次特邀黃教授在北港文化中心的展覽以〔壯麗山河〕為主題,以台灣的名山勝水、美景佳境為狀寫表現的內容為主,充分表現出台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風土民情的獨特性,並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台灣本土特質下,營造台灣水墨藝術創作之獨特風格。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特別感謝他帶來的作品提升台灣水墨藝術可看性與能見度。」
(氣韻生動的佳樂水風光。記者林慧茹攝)
黃乾成教授表示:「此次在北港文化中心的展覽以〔壯麗山河〕為主題,承先前志向以台灣的名山勝水、美景佳境來繪製表現,作品中並融入自己的真情意。為了本次展出所處參訪遊歷,真心熱愛自己所在的故鄉家鄉。」
(藝術家黃乾成教授於作展出品前。記者林慧茹攝)
黃乾成教授1959年出生於阿里山下,朴子溪畔的一個小農村。小時候在山林田野成長,蘊育一份熱愛自然風光,涵養幾許觀照自然與美感趣味,成為日後豐沛不絕的創作泉源與藝術創作養分。
16歲時近入嘉義師專就讀,經張權教授的啟蒙及藍再興教授的指導,從此進入水墨藝術的世界。
師專畢業後擔任教職,經歷教師、主任、校長、大學助理教授,一直以推展藝術教育、美感教育為志業。以藝術創作為生活樂趣。
黃乾成校長本著生於斯、長於斯,立足立根於台灣,對台灣的風土山水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恩與喜愛。因此每次辦理個展時,無不以傳習台灣山水的風光情韻為己志。
(黃乾成教授的荔柿圖其工筆畫風自成一格。記者林慧茹攝)
此次展覽作品約46件,大部分為台灣在地山水作品,畫家特別選取幾張花鳥作品,以豐富觀賞者的視覺饗宴。
當第一眼看到黃老師的入口意象“荔柿圖”作品時,就有一股很強震撼力直衝眼前,讓人驚豔。經過導覽解說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畫中蘊含的美好意涵。
(幽徑竹映清影。記者林慧茹攝))
黃乾成教授習畫近半世紀的筆墨功力勁強,結構佈局嚴謹,敷染設色亮麗。畫面呈現了雄厚充實的力量,顯示出畫家追求高峻開闊,嚴謹篤實的風格意境,直取宋人雄偉壯麗、奇險嚴謹的繪畫風格。所看的畫面是叢山疊嶂,山勢一重一重接續聳立而密不通風,極盡飽滿紮實之能耐;而遠山、煙雲、溪澗流水處,則以淡墨暈染烘托,以疏空留白方式處理,讓畫面實中見虛,虛實相映,更能調動觀賞者的想像空間。
(山中鳴泉作品融入黃乾成教授個人情感,留白處更有藝文氣息。記者林慧茹攝)
其實在黃老師的畫面中,不管是山水或是花鳥都可感受到 ,一股很強、很濃厚的禪意。藉由禪觀的生活方式,來看待世事萬物的方式,活化出各種藝術形式對於精神層次的探索與體悟,進而肯定藝術強調「實踐的當下體悟」,聯結藝術家與觀賞者內心世界的人性本質。
展品中的幾張花鳥亦有可讀之處,如蓮生娑婆、蓮生佛桌,以常見的花鳥為主題,前者以蓮花和山水結合,後者表現蓮花生佛桌,以常情常理而言,似乎有違常理,不可能不可思議。但以禪的生活觀及超越性而言,是極為可能性。
(迎春圖有空間藝術美感。記者林慧茹翻攝)
另一張迎春圖,應用色塊構圖法進行創作,畫面上以近中遠、黑灰白、明暗對比來安排構圖,模糊愈多,色塊愈強,意境就愈深遂。
藝術創作的筆墨技巧、色彩僅是藝術表現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表達了人們的情感與文化內涵。同時不能固步自封,應該關心當下的社會,關懷這片土地,不僅是個人生命經歷的粹煉聚集,也是對台灣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展現,展現故鄉文化歷史的責任感。
此次展出作品的特色:
一、作品展現氣勢雄偉、壯麗奇險、意境深邃並能表達出台灣意象的藝術風格。二、畫面表現愈來愈模糊、愈來愈簡省,因此文學意味濃重,更饒富禪道。
三、創作本源於傳統並與當代藝術思潮相結合表現,出台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風土民情的獨特性,並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台灣本土特質下,營造台灣水墨藝術創作之獨特風格,讓世人看見台灣。四、應用多元媒材、多元技法繪心表意,傳達風景心境,形塑台灣藝術文化特色,並與國際接軌。
五、善用彩與墨、大黑大白、模糊與清晰、動與靜、大與小、硬面與軟面….等美學原理來塑造畫面中心、視覺中心,營造強而有力的視覺效果。
(以藝會友,書畫界好友前來欣賞黃乾成教授美好展出。記者林慧茹翻攝)
看了黃乾成教授此次展覽,讓人深深感受到,惟有真山實水與現實景觀的藝術創作描繪,畫家才能夠找到新的繪畫內容與感動,情意生動,從而驅動他內在創作潛能,同時也與古典傳統美學、畫學取得一定的聯續。
秉持繼承民族文化、發揚台灣特質,成就台灣水墨藝術創作之獨特風格。
把台灣的美帶出來,讓台灣人因光走進來,讓世界人的目光看得到。真的是一場值得您前來觀賞的展覽。
**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