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北投學》揭開北投社大20年秘密!一所學校如何成為北投的文化靈魂

2025/11/09 20:47
13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照片

🎬《北投學推廣》逐字稿

在台北北投,有一所不只是「學校」的學校。 二十多年來,北投社區大學以社區為校園、以土地為課本, 串起人文、歷史、自然與地方行動, 推動屬於北投的學問——「北投學」。 從陶瓷文化、知識地圖、到中水回收與環保教育, 這裡是一座永續的文化基地,也是一段城市記憶的延續。

📍北投學 × 社區 × 永續 這不只是北投的學問,更是屬於我們的生活態度。 

0’00–0’15 開場:北投的知識與人文基地
北投社區大學,二十多年來深耕在地,
以社區為校園、以土地為課本,
串連人文、歷史與自然。
依循「北投憲章」的人、文、地、產、景與公眾參與六大精神,
推動屬於北投的學問——北投學。
這裡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座地方知識的文化基地。


0’15–0’35 北投學的起源與精神
(校長受訪)
北投不只有溫泉,還有陶瓷、百年公園與豐富人文。
我們希望透過學習與體驗,讓更多人重新發現北投的美與故事。

(旁白)
北投學以「人、文、地、產、景與公眾參與」為核心,
結合地方研究與社區參與,
讓學習與土地產生真實的連結。


0’35–0’55 課程與學術推展
北投社大每學期開設超過九十門與北投學相關的課程,
並已連續舉辦二十三屆北投學學術研討會,
從課堂研究到地方行動,
建立屬於北投的知識體系與文化脈絡。


0’55–1’15 陶瓷與自然意象(修正後版本)
(校長受訪)
陶板象徵北投的陶瓷文化,
而我們校園的入口設計,也融合了在地石材與水流,
代表北投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精神。

(旁白)
北投的陶文化源自日治時期貴子坑地區,
是臺灣現代陶藝的重要起點。
這份工藝傳承,也成為北投社大最具象徵的文化底蘊。


1’15–1’35 環保行動與中水回收
(旁白)
校園內設有中水回收系統,
將使用後的水循環再利用於灌溉與綠化,
展現永續環境教育的實踐力。

(校長受訪)
我們希望透過這些設施,
讓每位來訪的人都能感受綠色校園的價值與生命力。


1’35–1’55 北投知識地圖
(校長受訪)
我們以走讀與繪畫共同創作「北投知識地圖」,
目前已發行十二期,記錄北投的故事與文化記憶。

(旁白)
這份知識地圖結合藝術與地方學,
以影像化方式呈現北投的人文與景觀,
也成為社區了解北投的行動檔案。


1’55–2’15 校園生態與象徵意義
(旁白)
每年春季,台灣藍鵲回到校園築巢,
象徵北投社大在地深耕、生生不息的精神。

(校長受訪)
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體驗,
感受北投的好與美,
讓北投學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學問。


2’15–2’30 結語收尾
(旁白結語)
從陶瓷文化到環保行動,
從地方學研究到知識地圖出版,
北投社區大學用行動書寫城市記憶。
這裡,是北投的學校,也是北投的故事起點。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