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療癒無界限:狗狗醫生走進嘉義監獄

2025/10/06 20:00
7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 施佳妤/嘉義鹿草報導】

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於今(2025)年八月至九月中旬舉辦了四次動物輔助治療課程,帶領收容人與療癒犬互動,從中學習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和情緒調節等能力,並以感化去教化,啟發收容人改過自新的動機。

動物輔療,教育與療癒的橋樑

近期在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舉辦的動物輔助治療課程,由相癒心理諮商所的吳思穎心理師帶領收容人和療癒犬Candle互動。


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reatment)是透過專業治療師與特定篩選的動物共同介入,協助個案改善認知、社會人際、情緒和壓力調適等能力的方式。而依照治療師的專業領域不同,輔助的方向也會有所差異。吳心理師表示,在評估療癒犬的時候通常會選擇較為親人的犬隻,不過在品種、年齡上就比較沒有限制。療癒犬的訓練時長約半年到一年,目的在於強化其社會能力、服從度和穩定度。

照片

療癒犬在品種、年齡上較無限制,通常會選擇較為親人的犬隻。【記者 施佳妤/攝影】

生命幫助生命 互相陪伴和療癒

在課程中,吳心理師帶著收容人與Candle進行遊戲、挑戰任務和分組合作等等的團體活動。她表示,療癒犬的出現讓團體關係能夠迅速建立,增加收容人彼此間的交流和合作,收容人也會藉由讓狗狗完成才藝或指令而獲得成就感。她分享:「很多收容人在過去的經驗中可能不一定有那麼多正向經歷,但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這個經驗是很寶貴的。」


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鍾副典獄長也強調,原本較不善表達情緒或是防備心較高的收容人,在和療癒犬互動的時候能比較自然地卸下心房。他指出,由於矯正機關是較爲強調監護安全的環境,在高度介入和監控之下,收容人在言行舉止或生活上勢必會有一些壓力,尤其是對於情緒調節能力較為薄弱的收容人,這樣的環境可能會讓他們容易處於緊張或焦慮的狀態。此次課程正是希望透過與療癒犬的互動,營造比較輕鬆的氛圍,讓收容人獲得情緒舒緩,並學習以友善的方式與他人相處,互相尊重,促進彼此的關係,這樣的正向經驗也會成為他們在未來復歸社會後與他人交流互動的重要基礎。

照片

收容人與療癒犬互動,進行玩遊戲、挑戰任務等等的團體活動。【記者 施佳妤/擷取自嘉義監獄電子公布欄】

以感化去教化 收容人改過自新的動機和契機

鍾副典獄長提到,絕大多數的收容人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然而明白自己犯錯,與願不願意去改變,又是另一回事了。矯正工作若僅靠直接干預,效果未必理想,鍾副典獄長說:「啟發收容人願意去改變的動機,比讓他知道錯誤更重要,跟他講道理,道理他都懂,但是為什麼做不到?有時候,是缺乏了一點感動或契機,而動物輔助治療課程恰好可以為收容人帶來一些感動的經驗。」


他分享,經過四次課程,收容人變得更願意主動與心理師和療癒犬互動,互動過程的情緒也較輕鬆愉悅。比起其他較為嚴肅、指導性的矯正教育,收容人在課程中呈現較高的接受度和主動性。鍾副典獄長說:「即使我們會先讓收容人知道下次上課是什麼時候,他們還是會再跟心理師確認下一次的上課時間,因為他們不想錯過和Candle互動的任何機會。」

吳心理師也觀察到,在經過四次課程後,收容人從一開始比較木訥、被動的狀況,變得更有活力和生命力,她說:「收容人很享受這個課程,我也很享受每一次團體課程,狗狗也是。」

照片

吳心理師向收容人介紹療癒犬Candle的故事,鼓勵收容人練習讓Candle完成指令。【記者 施佳妤/擷取自嘉義監獄電子公布欄】

動物輔助治療在監獄 現況和未來

鍾副典獄長表示,有些收容人在課後會跟其他人分享上課經驗,也引發更多人對動物輔助治療的興趣,但受限於沒有多餘的資源和服務量可以安排。他說:「要是有更多的服務量,我們也希望可以引進來,這是未來我們可以再繼續努力的方向。」


相較於歐美已有多年的資歷,動物輔助治療在台灣發展約二十餘年,仍是較為新興的治療方式,也鮮為人知。目前多數專業執照多由民間機構或協會進行培訓和認證,仍待政府機構完善配套措施,協助動物輔助治療邁向更成熟的發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