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銳醫師:菸品「麻雀雖小卻樣樣皆毒」
黃宇銳醫師:菸品「麻雀雖小卻樣樣皆毒」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董氏基金會前進喬治高職。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黃宇銳醫師與董氏基金會林清麗主任對師生宣導「戳破菸品誘惑」,加上走過艱苦的抗癌過程的唐玲呼籲「沒有開始就沒有傷害」,堅定活潑地揭露菸商真面目!

黃宇銳醫師首先破除誤解:吸菸不但無法解除壓力與排解憂愁焦慮,且美國FDA指出紙菸含有至少93種有毒化學物質,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全部都有毒」,吸菸對人體從頭到腳、從內到外的器官都會造成傷害與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口腔疾病、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各種癌症等全身疾病,還可能導致皮膚老化甚至失明。
主治專長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黃宇銳醫師強調,尼古丁就是大腦毒素,因為尼古丁不僅有海洛英、古柯鹼同等級的成癮性,並且特別對青少年大腦前額葉皮層產生神經毒性,影響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專注力與抑制控制,甚至讓青少年更容易陷入尼古丁依賴;研究還發現,越早開始吸菸,越難戒除,越容易成為重度吸菸者。
黃醫師說,菸商為了培養更多年輕顧客,以「新的科技、新的騙局」推出「沒有菸臭味、還有各種香味」的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以「減害、替代、戒菸」噱頭吸引年輕人接觸菸品。然而國際研究指出,9成吸菸年輕人是從「加味菸」入門,加熱菸使用者更有8成是年輕人,且加熱菸使用者約9成會成為紙菸、加熱菸的雙重使用者,總吸菸量將不減反增,這就是為什麼菸商無所不用其極要針對青少年、不吸菸的年輕人推銷新興菸品的原因。
黃醫師進一步指出,然而菸商沒有說的是,新興菸品危害同樣驚人!歐盟與澳洲的研究報告先後指出,在市售電子煙中驗出41種及164種有毒化學物質;加熱菸則至少含有58種有毒物質,WHO在2023年發表的《加熱菸危害報告》指出「22種有害物質的含量比紙菸高出2倍,還有7種高出10倍」!
只要能讓1個年輕人開始接觸菸品並上癮,菸商就可以穩賺30年!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林清麗主任以WHO今年公布「菸商鎖定年輕人最常使用的三大伎倆」1)加味菸品:在菸品中添加薄荷、糖果或水果等聞得到、嚐得到的風味,讓人更快上癮;2)魅惑行銷:透過網路行銷、網紅置入與贊助體育音樂活動吸引年輕人;3)酷炫裝置:將菸品設計做成玩具或USB造型等酷炫裝置,淡化菸品的危險形象;(相關報導https://www.peopo.org/news/818673 ),讓同學們思考自己每天滑手機刷到的新興菸品訊息都是菸商佈局置入,提醒年輕人認清菸商真面目、不要為菸商所騙。
為了因應菸商伎倆,WHO又提出七大防制策略,包括禁止加味菸品、限制產品設計、採素面包裝、全面禁止廣告促銷贊助、打造無任何菸品環境、支持戒菸與增加菸稅(相關報導 https://www.peopo.org/news/807891 )。
林清麗以執行菸品容器素面包裝且印製大幅菸害警示圖文,甚至每一根菸已都印上警語的加拿大與澳洲為例,用其菸盒上呈現真實的菸害事實例如失明、喉癌、口腔潰爛、陽痿、截肢、早死、死胎等,甚至公布因吸菸罹患肺癌死者的真實照片與姓名,林清麗主任說,如此直接且強烈揭示菸品危害,才能達到幫助老菸槍戒菸、預防年輕人吸菸、吸菸率下降的效果。



面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9月12日突然公布美國菸商「8品項、3載具」加熱菸通過審查即將於10月11日生效,9月22日國健署又對媒體證實日本菸商「6品項、1載具」加熱菸將於10月19日生效,意即包含薄荷、藍莓、花香等加味加熱菸即將在台灣上市,菸商早已布局,網路上無孔不入的新興菸品行銷與廣告置入不足為奇,林清麗提醒:「拒當菸商提款機」!只有「吸菸」或「不吸菸」,沒有比較好的菸!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