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安國小活化手和大腦_神奇的徒手捏原味飯糰飯量增大(沒有海苔肉鬆)

2025/09/26 16:19
76次瀏覽 ・ 1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小女生們一開始嫌飯糰沒海苔、沒肉鬆,但徒手捏著捏著,整盤飯竟然快吃完了,還有2位吃掉6個飯糰的小男生,徒手捏原味飯糰真是太神奇

如何帶領小朋友們徒手捏原味飯糰

a.選擇台灣好米(友善耕作更好),先浸泡30分鐘,用電鍋煮好上下鬆飯後,放涼
b.準備一碗溫開水+鹽巴
c.捏飯糰之前,兩手包含掌心/手指沾上鹽巴水,再去捏飯糰
d.通常孩子們第一個捏時,飯粒會黏滿手,千萬不要拿出海苔,鼓勵他把手上的飯粒吃光光,不要去鹽水裡洗手,用舌頭和嘴吃著手指頭上的飯粒,對頭腦和手指和食慾活化效果更大
e.吃光失敗的米粒後,再示範如何沾滿鹽水以及不黏手的捏飯糰,目標是鹽水裡不可以有掉落的飯粒
f.分組捏分組吃效果更好

老師說,手機以及追求便利生活,如今許多孩子容易為小事發脾氣,坐不住沒耐性,手上小肌肉沒訓練,寫字變慢,資源班孩子增加,搓扶桑葉洗髮精和捏飯糰真是訓練雙手小肌肉協調穩定神經/促進食慾增進健康的好方法

以下摘自  chatgpt~

一、徒手捏原味飯糰飯量增大~心理學 + 感官神經發展 + 行為動機

1.參與感與主控權 → 增加「願意吃」的動機
 小朋友一開始不想吃,可能是因為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但一旦他們親手參與製作,就產生了心理歸屬感~> 「這是我做的,跟我有關。」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心理態度變了更投入、接受、甚至享受這件事。

 2.手作觸感刺激 ➝ 促進食慾與感官記憶
徒手捏原味飯糰是一種豐富的多感官體驗:有* 溫度、濕潤、米粒觸感、捏合的壓力感,刺激會活化孩子的大腦感覺皮質區,讓他們進入一種「正在參與、正在創造」的狀態,進而自然感到好奇與愉悅。產生以下現象: > 「我摸了這麼久,來嘗一口看看」→ 「好像不錯耶」→ 「再吃一口好了」→ 最後就吃掉一整盤! 

3.當小朋友發現「我真的可以把米飯捏成一顆顆可愛的飯糰」時,會產生一種小小的成就感。  同時,在團體活動中,如果其他小朋友也在吃,會產生:「社會模仿效應(Social Modeling)」  看到別人吃,自己也會更願意嘗試。  情緒氛圍的正向回饋,會讓小孩的食慾自然打開。

 4.氣味刺激逐漸滲透 ➝ 味蕾被「預熱」了 ,剛開始孩子只在意「有沒有海苔肉鬆」這些熟悉的強烈味道。  但當他們捏久了、手沾上飯香、聞久了,其實嗅覺喚醒味蕾。 嗅覺是食慾的重要導火線,潛移默化的氣味刺激,讓原味白飯變得「越聞越想吃」。

 

二、手作訓練對頭腦發展的確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在幼兒和兒童的階段。特別是與運動控制、感知、注意力和認知功能相關的區域3到6歲是孩子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手作能夠促進孩子的精細運動技能和大腦的協調發展,但任何年齡段進行手作活動都能對大腦發展或維持健康有益。

三、徒手捏飯糰和打電腦的活動差別

 徒手捏飯糰

a.精細動作訓練,有助於發展孩子的小肌肉群,特別是手指、手腕的協調性。
b.手眼協調:孩子需要視覺和手部動作的協同,這對大腦發育非常重要。
c.空間感知能力:捏、擠、捏製過程能增強孩子對物體形狀和空間結構的認知。
d.創造力和想像力:這類活動通常會讓孩子發揮想像,去設計和創作自己的飯糰,對創意思維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e.耐心和專注力:這樣的手作活動需要時間和注意力,能訓練孩子的持久集中力。
f.解決問題能力:一開始做手黏滿飯粒或是捏不出三角形,如何改善

打電腦 
a.許多兒童遊戲、教育軟件會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數字與文字識別:有助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c.通過滑鼠操作或鍵盤敲擊,孩子的手指動作和眼睛對屏幕的注意也會有所加強。

徒手捏飯糰這類實體手作活動能更全面地促進大腦和身體的發展,尤其是精細運動技能、創造力和手眼協調等方面。而打電腦的活動,雖然也能促進某些認知技能(如邏輯思維和數字、語言學習),但不如徒手捏飯糰這類活動對身體協調和感官發展來得全面,而且電腦視覺聲音刺激會降低專注度。 

 

四、
用「保鮮膜(海苔或其他工具)隔著飯糰捏製」,而不是「徒手直接接觸飯糰」對 大腦的刺激與訓練效果確實會有所差異。

1.    觸覺刺激減弱 ➝ 感覺統合訓練下降

徒手捏飯糰能讓手部直接感受到米粒的溫度、濕度、黏性、質地變化等多種細微觸感,豐富的感官輸入會刺激大腦皮質中的感覺處理區,促進神經連結。

使用保鮮膜(海苔或工具)隔開,會讓這些感覺被阻隔或減弱,大腦接收到的觸覺資訊變少,減少了大腦與感官之間的互動訓練。減少感覺統合的訓練機會。

2.    手部微調能力訓練減少

徒手捏飯糰時,手指要根據米飯的濕度、密度、鬆緊度做出細微的調整,這些精細動作控制需大腦對手部肌肉的精準調度。

使用保鮮膜(海苔或工具)後,手指與飯之間的摩擦力與觸感回饋變弱,導致這些微調能力不容易發揮, 對訓練大腦運動皮質區與前額葉協調能力會削弱。

3.    心流與專注力訓練效果較低

徒手操作能讓人更容易進入一種「沉浸感(flow state)」,這對於大腦專注力與情緒穩定都有積極影響。 因為手直接接觸材料的過程更「真實」,更能吸引感官與意識投入。

使用保鮮膜(海苔或工具)隔絕這種「直接參與」的感覺,降低專注與參與感,對大腦進入心流狀態的幫助相對較低。

4.    對創造力與感官記憶的刺激變少

徒手操作常常讓人有「做東西」的實感與成就感,這種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參與,有助於促進右腦的創造力與形成感官記憶(sensory memory)。  使用保鮮膜會讓整個過程變得更像「包裝」而非創作,對情感連結與記憶的形成較弱。

徒手捏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感覺統合與神經發展刺激之一。使用保鮮膜(海苔或工具)會:降低感覺探索能力。 減少手部與大腦之間的連結發展。 對發展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與觸覺辨識力都有負面影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