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產官學齊聚台中!建研所產業交流座談,推動2050減碳新契機

2025/09/19 02:37
2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為推動臺灣2050淨零排放願景,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簡稱台智盟)執行的「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於9月15日前進台中,這場座談聚集產業界、公部門、學術單位與技術專家。會中一致強調,淨零碳建築不僅是政策目標,更須在建築設計與管理中真正落實,以回應未來氣候與能源挑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表示,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必須建立公私協力管道,共同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淨零轉型路徑。

這場座談會有許多產官學界代表出席,包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立法委員黃秀芳、台中市議員周永鴻、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常務理事楊昆南、中華民國保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達錩、中華民國冷凍空調技師公會常務理事林聰益、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韓政憲、台灣未來願景數位永續聯盟秘書長吳濟行、台中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虞承宗、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總經理郭裕信、臺中市公寓大廈管理維護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章、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鄭俊杰、台智盟秘書長孟義超等,此外還有近百位專業人士到場讓活動蓬蓽生輝。

王榮進指出,建築部門在臺灣整體溫室氣體排放中占比約 32%,為製造業之後重要排放來源,因此其減碳潛能不可忽視。為回應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定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政府已規畫三階段里程碑,逐步推動近零碳建築的標準與實施,並以「擴大建築能效改善」、「老宅延壽及社會住宅低碳淨零」與「近零碳建築綠領人才培育」三大主軸為核心,同步精進近零碳建築的技術與應用。黃秀芳致詞時則表達中央對於淨零相關政策、法規的重視與支持;周永鴻則認為,若台中各工業區內廠房皆符合綠建築標準,將有助於企業爭取需要符合歐美法規的國際訂單,提升地方產業鏈的競爭力。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組長羅時麒於會中介紹我國近零碳建築政策與建築能效制度,他表示建築能效評估制度自112年7月1日起採分年分階段方式逐年擴大實施,並由公有帶頭鼓勵民間跟進,同時內政部要求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興辦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全面導入新建住宅能效標示1級之規劃設計。此外,為提升我國建築部門減碳成效,降低建築物於興建及修繕拆除階段的蘊含碳排量,建築研究所也於113年建立低碳建築標示制度,針對全生命週期蘊含碳排量進行分級管理,並規劃自116年起逐年擴大適用範圍。

這場座談會不僅介紹政策方向,也展示技術與實務應用。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科長蔡仲璜表示,為應對產業園區在推動智慧化與AI應用時,所面臨的高密度運算供電與散熱挑戰,中華電信提出全方位AI智慧機房解決方案。相較於傳統的空氣冷卻,中華電信導入液體冷卻等新技術,能從電腦零件中帶走超過八成的熱能,大幅提升散熱效率並節省用電。這種模組化設計讓機房可以快速建立,並提供穩定可靠的供電系統,確保AI伺服器穩定運作。

壹鑫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則點出智慧照明、綠色設備的關鍵角色,壹鑫國際總經理陳唐平表示,他們開發的T8高光效LED雷達感應燈管可自動在低功率(0.3w)與全功率(13w)間切換,透過實測證明節能LED燈管比傳統燈管省電非常多,一支燈管一年電費從10100元變為只要53元,省電幅度達95%,他認為這樣的效果每年省下的電費非常可觀,無論是商辦大樓或是公寓大廈都沒有拒絕的理由,因此他希望這樣的模式能推廣出去達到真正的減碳效益。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近零碳建築的落地關鍵在於「示範場域」與「跨域合作」。公開與民間案例如社會住宅、公辦都市更新的項目,被視為最具指標性的領頭羊。王榮進在問答環節特別強調希望透過此次交流座談會建立長期的溝通管道,讓台灣在智慧建築轉型的過程中,同時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不僅讓台灣成為全球智慧建築產業的龍頭,也能完成淨零轉型的目標,提升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孟義超總結時指出,淨零建築不只是技術挑戰,更是推動綠色經濟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契機。他透露,針對建築能效的推廣,聯盟已經緊鑼密鼓策劃實證方法,未來將在產業園區、商辦、公寓大廈等進行試辦輔導,利用建研所最新的RU-BERS、ERP-BERSe等能效評估法進行建築能效健檢,歡迎大家踴躍參與。此外他也強調,台智盟將持續串聯各產業公會、設備廠商與技術服務團隊,打造跨域合作平台,並規劃多場論壇與標竿場域參訪,邀請業界持續關注(www.tizc.org.tw),攜手推動台灣邁向智慧淨零的新里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