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陶二代愛上志野燒」陳聖輔承父志跨步新境界,投入高難度創作!

【記者周厚賢/彰化鹿港報導】
南投水里的陶藝新秀陳聖輔,承襲父親陳文期的陶藝精神,不僅將傳統陶藝技法延續與推廣,更積極探索國際陶藝的新視野,近年專注於挑戰日本國寶級陶藝領域「志野燒」,在傳統與創新之間開闢出全新的創作道路。陳聖輔自小耳濡目染,在父親陶窯中成長。起初從最基礎的揉土、拉坏學起,他回憶「父親總是要求我不能急躁,要學會和土對話」,多年累積下來,逐步掌握高溫釉燒、柴燒等技法。其作品曾多次在全國美展、南投縣美展及新一代工藝設計展中獲獎,也入選國際陶藝邀請展,展現紮實的基礎與創新潛力。

▲在鹿港鶴棲別墅的展出中,陳聖輔向到訪的參觀者介紹他傳統陶藝世界裡的心念。(圖/記者周厚賢攝)
「問起為何愛上志野燒?」陳聖輔表示,世界各地的陶藝發展各有特色,但日本的志野燒以「純白溫潤、如玉般質地」在陶藝界佔有崇高地位。其紋理因火焰燒製過程中的自然變化而獨具雅致,火色層次更讓每件作品都成為獨一無二的美學結晶。「志野燒的最大特色,就是沒有任何一件作品能被複製。」他說志野燒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但卻在日本發揚光大。陳聖輔回憶,幾年前在台灣首次見到志野燒的作品後,深受震撼,便毅然投入這條艱難的創作道路。由於志野燒燒製需要超過1300度的高溫,並非所有陶土都能承受,過程中更充滿變數,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被譽為「高難度的挑戰」。

▲從傳統創造異國風的美學,陳聖輔在志野燒的創作領域裡闢起一片天。(圖/記者周厚賢攝)
「正因為極難完成,但成品卻能展現渾厚古樸的美感,才讓我深陷其中。」陳聖輔強調,他希望透過志野燒的精研,為水里的陶藝帶來新的可能,開創陶藝創新的發展局面,並讓更多人看見台灣陶藝與世界接軌的力量。

▲志野燒燒製需要超過1300度的高溫,並非所有陶土都能承受,過程中更充滿變數,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被譽為「高難度的挑戰」。(圖/記者周厚賢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