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青年與銀髮族澎湖相伴 21 天:文化交流與生活點滴

2025/08/26 15:45
2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文字/黃筱妍、編輯/邱羿慈

「我從來沒穿西裝去坐船吃飯,這輩子第一次。」用遊艇模擬郵輪活動當天,一位阿公笑著對志工說。那天,大家手持設計精緻的船票與護照,換上正裝,依序登上遊艇。對這群長輩來說,這不只是搭船,更像是一場正式且被看重的邀請。

透過新住民的帶領,文化展現最溫暖的力量

澎湖位於台灣的離島,礙於地理交通的關係,許多長輩一輩子沒去過台灣本島,就連澎湖的離島也不曾到過,為了帶給長輩們不一樣的感官體驗,這21天,邀請不同的澎湖新住民擔任講師,帶長輩脫離舒適圈,並且跳島澎湖。

其中有一場,邀請了久居在澎湖的日本人,策劃一日「日本國」主題日,場地布置得宛如小京都。長輩們手持模擬護照,在不同關卡體驗穿浴衣、做和菓子、學日文。「真的好像出國一樣耶!」一位奶奶開心地說。

更特別的是,這些新住民講師並不只是當一天的導覽者,同時也會與長輩們一同旅行。從文化引路人到真正的旅伴,他們的角色不再只是「講師」,而是這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照片

 

(圖一/日本老師親手替長輩穿上浴衣,也穿上了一場跨文化的體驗記憶)

青年志工不止於付出,更體驗被照顧的溫度

在這段旅程中,還加入一個特別的角色──青年志工。他們協助引導活動、化解文化誤會,也成為情緒的潤滑劑。當新住民與長輩在溝通上出現誤解時,總有大學生適時出面打圓場,讓空氣重新回暖。更動人的是,他們也悄悄成為被照顧的人。有位志工因蚊蟲叮咬紅腫,身旁的奶奶立刻從包包裡拿出綠油精幫他塗抹。他紅著眼眶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有人這樣對我好。」

原以為是來服務的,沒想到在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接受照顧,也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彼此依靠。

疲憊之中,依然不願放棄每個日子

行程緊湊,從文化體驗、健康教育到固定的瑜珈課,每一天都充實而忙碌。活動初期,雖然行程安排緊湊,但長輩們全都熱情參與,直到事後詢問健康狀況,才聽見幾位長輩分享說:「其實有啦,但不想破壞大家的氣氛。」也才知道,有位長輩剛化療完沒多久,卻從未缺席任何一天,只因為「不想錯過」。

為了確保長輩們的身體狀況,團隊也安排每日的血壓與呼吸壓力檢測,留心每一位參與者的健康狀態,亦是這次健康旅遊推廣重點,要玩就要健康玩。有次檢查中,一位長輩的呼吸壓力數值飆高,讓團隊有點不知所措,長輩卻笑著說:「我只是太開心啦!」

照片

(圖二/伴著夕陽,長輩們在戶外鋪上瑜珈墊,練習與身體和生活共處)

這支隊伍從 20 人到 50 人,是大家相互成長的心聲

這趟為期21天的「青銀共遊」原本僅規劃20位長輩參加,沒想到活動才剛開始幾天,口耳相傳間,參與人數迅速攀升。「我揪我鄰居一起來,她一聽到可以出島就馬上收行李了!」、「我孫女也說她同學想來當志工!」——原先的小隊伍,很快成了50人的移動生活圈。

主辦方一邊欣喜於這樣的擴大參與,一邊也立刻啟動應變。從借車、找人、調配餐點到協調住宿,甚至親自請朋友幫忙開車接送,只為了讓每一個想參與的人都能如願加入。他們說:「這是好事,就像是一鍋湯,本來煮兩碗,結果越煮越香,大家都來盛。」

這段跨文化、跨世代的離島生活行動,不僅在當地留下美好的回憶,也獲得信義公益基金會「新生活獎」的肯定。

21 天的陪伴,跨越了彼此的陌生距離

這場原是為了讓長輩把生活重心放回自己身上的行動,卻意外開啟了更多關係的可能。新住民透過文化被看見,青年學會了被照顧,長輩們則在每一次的參與裡,重新找回了價值與連結。

照片

(圖三/青年志工從旁協助講師帶領活動,長輩們懷抱期待享受跨文化之旅)

21天不長,但足以讓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那些原本只是同行的旅伴,早已悄悄成為彼此的依靠。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