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仰望到守護:難以忽視的角落生物,台灣鳥類守護行動!

2025/07/14 13:51
99次瀏覽 ・ 2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從仰望到守護:難以忽視的角落生物,台灣鳥類守護行動

      《原來如此!有趣的鳥類學》與《仰望》作者林大利,來到綠意盎然的桃園書帶蕨獨立書店,展開「閱動寶島」首場動物主題講座——「仰望現代恐龍:難以忽視的角落生物」。

       臺灣目前有確切紀錄的鳥類共有697種,鳥類來源主要來自古北區、喜馬拉雅、中南半島與南島四大元素。前兩者多分布於中高海拔,中南半島元素偏好低海拔,南島元素的鳥類則集中於蘭嶼與綠島。

        台灣繁殖鳥類的種數雖少於大陸,但由於隔離會累積特色,台灣特有鳥類的比例相當高,目前有32種特有種、55種特有亞種。這些特有種通常飛行能力較差,多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不易遷徙,從而長期隔離演化形成特有種。特有種的保育責任完全歸屬於台灣,而候鳥的保育則需要跨國合作。

 

遷徙之路:泥灘地消失,候鳥何去何從?

        根據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發表於《Wetlands》的研究,1950至2010年間,台灣已流失約58%泥灘地,嚴重影響倚賴濕地的水鳥。台灣是東亞-澳洲遷徙線上的關鍵中繼站,泥灘地健康關係水鳥存續。近年台灣海峽等遷徙路徑上的開發,如風機設置,是否對候鳥造成威脅,需持續監測與關注。

 

「窗殺」悲劇:一場可預防的災難

鳥類誤認玻璃為可穿越空間,常因高速撞擊致傷亡,稱為「窗殺」。這一問題長期被忽視,但可透過“破壞玻璃倒影”有效預防,如懸掛繩索、貼窗花、塗鴉或使用馬賽克圖案等。只要全面覆蓋,貼滿猛禽貼紙也能發揮作用,方法簡單,只需願意行動即可大幅減少鳥類死亡。

 

賞鳥,也能救鳥:用觀察守護自然

        透過公民科學,每位賞鳥人都能貢獻力量,將觀察紀錄上傳至 eBird(全球最大賞鳥平台) 和 GBIF(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累積寶貴的生物多樣性資料,追蹤鳥類變化。例如鳥友長期紀錄資料,結合環團努力,成功守護了台南將軍的濕地,阻擋光電開發案,保住水鳥重要棲地。

 

        透過林大利老師的分享,我們明白:賞鳥不只是滿足愛鳥人的「收集慾」,每一筆紀錄都是保育的重要基石,每一次仰望,都是守護的開始。鳥類不只是掠過天際的美麗風景,更是翱翔在台灣天空中的自由與永續希望。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