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財源不能再拖:從加熱菸稅到長照保險,政府須正面迎戰
台灣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制度的永續發展已成為國家治理的重大課題。根據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指出,自長照1.0實施以來,長照經費從49.5億元成長至2024年的876億元,服務人數更達75.6萬人,成長幅度高達18倍。然而,這樣的成長仍難以應對未來龐大的照護需求。根據推估,至2061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700萬人,長照服務恐將出現數百萬人的缺口。
問題的核心,在於財源結構的脆弱。現行長照基金主要仰賴房地合一稅、遺贈稅與菸稅等「機會型稅收」,這些稅收受景氣波動影響大,難以提供穩定、可預期的財政支撐。隨著高齡人口增加,長照需求勢必水漲船高,若財源不穩,勢將導致服務中斷,甚至讓部分長者因無法負擔照護費用而陷入貧困,成為所謂的「下流老人」。
面對此一隱憂,國民黨提出推動《長照保險法》立法,規劃由政府、雇主與個人三方分擔保費,初期費率為1.19%,對月薪6萬元者而言,每月僅需負擔約200元。這樣的制度設計,若能妥善執行,將有助於建立穩定、制度化的長照財源,減輕未來世代的負擔。
此外,2024年菸稅徵收額達420億元,其中六成撥入長照基金,貢獻近三成長照財源。然而,加熱菸尚未納入課稅體系,每年稅收流失上百億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CLEAN AIR大聯盟近日發起連署,要求政府依法徵收加熱菸稅,杜絕走私、實現公平稅制,並擴大長照服務資源。這不僅是財政問題,更是公共健康與社會正義的體現。
長照制度不只是老年人的議題,更是全體國民的未來保障。政府若無法正視財源結構改革,任由不穩定稅收主導長照基金,將難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唯有積極推動長照保險制度、補足稅制漏洞,才能確保每位國民在老年都能獲得有尊嚴的照顧與保障。這是一場不能再拖的政策戰役,政府必須拿出決心與行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