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用線條說夢的詩人——盧清

2025/04/17 11:01
45次瀏覽 ・ 1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藝評專欄|藝術人物誌】

用線條說夢的詩人——盧清

文 / 張永海   輯/前鋒傳媒

一位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自由穿梭的藝術家,以線條與想像勾勒內心的風景。他的畫作不只是一幅圖,更像是一首靜靜流淌的詩。

照片

🌟 藝術,是生活的一種修行

在當代藝術圈,盧清是一位不走尋常路的創作者。他既傳承東方傳統的審美,又勇於嘗試實驗性的創作方式。無論是線描、水墨還是混合媒材,他的每一筆都透露出對藝術的純粹熱愛,也展現出他與眾不同的思考方式。

照片

✍️ 線條,是他與世界對話的語言

盧清的畫常常從一根線開始,那是一條從不間斷的筆跡,就像他的思緒與情感在紙上自然流動。他善於將物象拆解為幾何形,再賦予它們新的生命。這些看似即興、實則精準的線條,是他對世界感知的具體表現。

照片

畫中的「人」,是靈魂的折射

他畫中最常出現的是人——但不是寫實的、完整的人像,而是經過變形的身體、奇異的和意象化的背景。這些畫面揭示了人性的欲望、存在的張力,也散發著一種超脫時空的神秘氣質,像是宗教的低語,也像是哲學的追問。

照片

🔍 創作過程,也是藝術的一部分

對盧清來說,創作的過程本身就充滿意義。他不追求單一風格,而是透過點、線、面之間的節奏感,創造出豐富的視覺質地。他的作品既能讓人感受到東方禪意的靜謐,又能感受到現代藝術的張力與架構之美。


 藝術家的日常,是靜中有動的浪漫

即使退休,盧清依舊日日創作,生活簡單卻充滿儀式感。與貓作伴、聽音樂作畫,這樣的日常讓他的內心越來越平靜,而創作反而更加自由奔放。每一幅畫都是他心境的反射,也是一種內在的修煉。

照片

用出版,留下藝術的足跡

他將每個階段的創作都用畫冊記錄下來,像是《意象》、《意念》、《意境》三部曲,都是他用心編排、設計的成果。這些出版品不只是藝術展示,也是一種藝術延伸,是他為人生留下的痕跡。


創作不停,評論也不能停

身為他多年的老朋友和固定評論人,我常笑說「寫不動了」,但面對他不斷推出新作品,我也只能被他「逼」著繼續寫下去。幸好我們彼此了解,也讓我能從心出發,真誠地記錄他的藝術旅程。

照片

後記:願他創作不停,靈魂長青

願盧清的創作永遠充滿靈感,也願他的畫筆繼續在紙上飛舞,把夢與思想留在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角落。

照片

【作者簡介】

張永海|資深藝評人、策展人。多年來關注當代藝術與跨界創作,擅長以溫暖筆觸寫藝術人物故事,作品散見於各大藝文刊物與畫冊。

盧清。福建福州人。    畢業于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裝幀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顧問、福建省平面設計協會顧問、福建省民協策展專業委員會顧問、福建省畫院特聘畫師。福建品牌文化書畫院秘書長、福建省東方畫院秘書長、福建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監事長、福建民盟書畫院常務理事、福建省人大書畫室畫師、福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福建朱子書畫院顧問。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美展、第五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中法建交60周年法國盧浮宮藝術大展等中美協主辦的大展十餘次。曾任《中外電視月刊》雜誌執行主編、《影音時尚》雜誌主編、《大藝》雜誌主編。

照片

#前鋒電子報;#華夏新聞網;#公民新聞網;
#海峽畫報FB;#華夏新聞傳媒FB;#新聞一把抓FB;#兩岸影像FB;#海峽藝術聯盟FB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