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藝術節 歌舞展現文化力量
【原住民電視台/實習記者吳珍妮/台北報導】
夏威夷舞蹈一定是扭動臀部的草裙舞?庫克群島、大溪地、復活節島有多狂野?紐西蘭毛利族為何一臉兇狠?原住民電視台「看見南島」副研究員斐立安法蕾萳前往美屬薩摩亞全程拍攝「第十屆太平洋藝術節」,這一趟文化之旅盡收太平洋島國各民族多元豐富的歌曲舞蹈。
斐立安法蕾萳目前正在整理和剪接藝術節的演出,將在原民台節目「看見南島」播出。 吳珍妮/拍攝
四年一度的「太平洋藝術節」從1972年開始舉辦,太平洋27個島國和地區受邀參與,主要是以文化交流為目的,今年主辦國是美屬薩摩亞,台灣原住民阿美族也前往當地參與演出。
來自布農族的斐立安法蕾萳,向來從事原住民研究,也是相關政策的評論員,今年7月19日至 8月5日與原民台採訪團隊在美屬薩摩亞拍攝「第十屆太平洋藝術節」精采片段將於原民台節目「看見南島」播出,邀請學者評論,也為太平洋群島原住民族的傳統歌舞建立歷史檔案。
太平洋各國和島嶼傳統歌舞各有千秋,斐立安法蕾萳指出,原本在他的印象中,夏威夷舞蹈是扭動臀部的草裙舞,但是其實夏威夷的歌曲非常輕柔,舞恣也很柔和、緩慢,倒是庫克群島、大溪地的舞蹈如肚皮舞十分狂野奔放、肌肉強力抖動,復活節島的舞蹈也充滿野性。
「開幕儀式,所羅門群島的男性舞蹈員則一邊吹奏傳統樂器竹笛和打鼓,腳踝上綁著鈴鐺和乾草編成的裝飾,用力踏地及變換隊形,音樂和舞蹈都澎湃雄壯,演出震撼全場,全場歡聲雷動;另外,媽媽級舞者則以『無上裝』表演傳統舞蹈,坦蕩蕩地露出乳房,對她們而言那是非常自然的。」
每一場表演都很特別,其中紐西蘭的毛利族的表情十足,張大眼睛、吐出舌頭、目露兇光、抖動肌肉;美屬薩摩亞的演出則是強調手部的動作,腳步的動作反倒是比較少。福克群島的代表團體雖然只有一位女生在跳舞,其他五人彈吉他伴奏和唱歌,但是輕輕柔柔的歌聲和音樂非常悠閒,斐立安法蕾萳說:「如果不是負責拍攝,我也很想跟著哼唱、擺動。」
斐立安法蕾萳認為,一般上男性的舞蹈傾向於勇猛、力量,類似一種體能訓練 服從,具有阻嚇作用;女舞蹈員則比較溫柔,舞恣類似做家事的動作,相信這都是從生活中出發,演變成表演的型態,文化環境塑造其演變。
這一趟海外任務讓他飽覽各種獨特的音樂和舞蹈,深感文化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傳統的精髓有存在的價值,從傳統的精神發揮演變而來。
「文化等同於力量和自信,尤其是開幕儀式,各國表演團隊非常自信地以歌舞展現各自的文化特色,感覺到表演團隊以本身的文化為榮,專注、投入、賣力地演出,極力想向觀眾展示本身的文化,這是一種民族認同的表現,這是台灣的原住民可以參考的面向。」
藝術節期間,各個表演團隊白天在戶外海邊的舞台演出,舞台背景是一片大自然美景,藍天白雲加上翠綠的高山,沒有華麗的裝飾,確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晚上則是在室內舞台演出。由於舞台靠近海邊,海風很大,有時候收音會收到干擾,有時候則是畫面被麥克風阻擋,所以相同的一場演出,需要重新拍攝多次。
斐立安法蕾萳覺得這一次被派到航程十多個小時的海外採訪工作,是一項挑戰,行前就一直在構思如何拍攝,收集舞蹈音樂資料,他笑稱自己是「新兵上陣」。採訪的兩週拍了48卷帶子,每卷長達一個小時,記事本滿滿的都是紀錄,目前他正在進行整理和剪接等工作,規劃節目播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