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祭溪神:生命泉源-濁水溪,已不復在

2011/11/22 16:13
5,757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民數百年來依循著祖先留下的智慧與經驗,與大地和諧共存著,早期濁水溪只要颱風下大雨,河堤就會改道,淹沒臨近的村庄,村民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溪王祭」的儀式,在每年農曆七月十六當天祭拜溪王。從此以後,台西一帶居民不再受河堤改道、溪水氾濫之苦。


      但是如今濁水溪繼集集攔河堰開發後,工業大量榨取營養肥沃的河水,濁水溪的生命,早已黯然無存。濁水溪口沿海居民,遭受更多的天然災害迫害,尤其在大潮與颱風天,而這些災難都歸於工程至上、人定勝天的錯誤思維。


      呼籲政府新思維,水路隨水路而行,不要刻意阻擋或安排其自然而然的水行路。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balance (未驗證) ・ 2011/11/22 19:25

      看了內容有點不明瞭:
      「早期濁水溪只要颱風下大雨,河堤就會改道,淹沒臨近的村庄,村民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溪王祭」的儀式,在每年農曆七月十六當天祭拜溪王。從此以後,台西一帶居民不再受河堤改道、溪水氾濫之苦。」

      是指早期就有河堤,一下大雨就被「沖毀」;
      還是早期的「河床」或河川行水區,一下大雨就改道,以至於淹沒臨近村莊?
      個人感覺應該是後者較有可能。

      如果是後者的話,則除了不敢掠「溪王」之美外,沿河兩岸興建的「堤防」,應該也有很大的功勞。因為它可以讓行水區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淹沒溪岸兩側的村莊。
      另外,目前農友們在情緒上,大概很討厭攔河堰。不過依據粗淺的水利常識,如果暴雨又碰上大潮時,似乎攔河堰恰有暫留大水的功能,可減低水行速度,避開下游「海口的大潮」,與「上游洪峰」同時淹至低水位的濱海村莊的「加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