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暨大交換生以「世界」為磨刀石 磨練國際視野與堅毅韌性

2025/11/14 17:01
1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近年來國際交流成果豐碩,赴海外研修人數全面回升並創下新高。今年赴海外研修的學生人數不僅恢復到疫情前的28人水準,更進一步成長至40人,創下近年新高。參與海外短期營隊的人數亦較往年倍增,充分展現暨大學子在疫情後更加積極拓展國際視野的企圖心與行動力。
 

照片

暨大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吳毓瑩(前右二),成功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友,拓展國際人脈與視野。

在近日舉辦的海外研修分享會上,多位同學分享了他們在異國學習、生活與成長的寶貴經驗,於不同面向上,見證了交換計畫在專業知識與個人韌性培養上的卓越成效。

挑戰與突破:於專業知識與應變能力的提升的面向。有應用材料及光電工程學系邵翊軒同學,在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交換一年,參與跨國專案,成功將原本遙控的車輛改造成遠端操控新型車,並協助設計農業偵測機器的無線充電板。他分享:「一開始什麼都不會,但最後能和德國同事並肩合作,真的很棒。」這段經歷不僅提升了他的專業能力,也讓他培養了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能力。

照片

暨大應用材料及光電工程學系邵翊軒同學獲得實習機會,在德國參與遠端遙控新科技的研發與應用。

此外,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張苓蓁同學,在捷克大都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修,善用捷克低廉的生活物價專注課業與探索歐洲。她從課堂上的自主規劃與積極合作中,養成了主動學習的態度。她更分享善用社群媒體融入當地、尋求幫助的經驗,鼓勵學弟妹勇於活用平台,在異鄉建立人脈、拓展生活圈。

照片

暨大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陳淑麗(左),在德國學會放慢步調,體驗當地生活帶來的超級鬆弛感。

還有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陳淑麗同學,則在德國富特旺根大學體悟到「像水一樣」保持流動與韌性的生活哲學。她勇於在街頭作畫、主動與陌生人互動,並成功應對了初抵德國「沒有地方住」的突發狀況,鍛鍊了她的應變能力與自我突破精神。

跨文化體悟:於認識世界亦反思自我的面向。有歷史學系林佑儒同學,赴日本中央大學研修,觀察到日本社會對臺灣的理解仍有限,但他仍感受到日本人的友善。他指出,實際生活後,透過比較行政效率、圖書館制度、外食便利性與人際互動彈性,讓他懂得不僅要欣賞他國,更要反思與珍惜自身文化與環境的優點,體悟到以開放心胸才能在差異中成長。

照片

暨大學生踴躍出席聆聽學長姐的海外研修心得。

再者,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吳毓瑩同學,也在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交換期間,積極參與交流與旅行,拓展國際視野。她從適應嚴謹的垃圾分類、假日商店休息等德國日常生活細節,到克服初期的思鄉情緒,大幅提升了廚藝、時間規劃等生活技能與自我管理能力。她強調,出國交換是真切體會「世界有多大」的最佳途徑。

暨大國際長葉家瑜教授表示,海外交換計畫讓學生收穫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與堅毅韌性。暨大未來將持續拓展國際合作網絡,提供更多優質的海外研修機會,並期盼學生能將寶貴的經驗帶回校園,與更多同儕分享,讓國際交流的能量持續在校園內外擴散。

暨大學子們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跨國研修是磨練視野、挑戰自我、儲備人生關鍵競爭力的黃金機會。


你可能也會喜歡

(一路郵您) 愛心活動

李李
2,037 0 4

花樣草屯焢窯季

李李
3,168 0 4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