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專注,才能在關鍵時刻命中。」 場上的穩定性——李堉綦
採訪/撰文:吳芸蓁
李堉綦參加系內棒球比賽(圖/李堉綦提供)
從田徑、射箭到籃球 找到真正熱愛的運動
李堉綦是現就讀真理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的大一學生,也是校內甲二籃球隊的其中一員。國小五年級時,他就開始接觸運動,從田徑到射箭都有嘗試;但真正踏上籃球場,卻是在高中。起步比別人晚,卻靠著堅持和熱情,慢慢在球隊站穩腳步。他說:「我只是想把我有興趣的事情做好,不留遺憾就好。」這句話成了他一路前行的信念,也展現了他面對挑戰的態度。
從被電四十分到日投千球 用汗水追上差距
從小熱愛運動的李堉綦,國小時曾在市小運全能賽取得第四名,國中練射箭也拿到市中運第六名。對他而言,運動一直是探索自己能力的方式。
高中時,他才真正接觸籃球。李堉綦回憶:「其實只是因為不知道高中要做什麼,就想加入球隊試試看。」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剛加入球隊時,他遇到不少挫折。第一場比賽被對手痛電四十分,全場得分不到十幾分。隊友不看好,教練也嚴厲指導。李堉綦說:「高一那年,我每天放學後都留下來練球,一天投上千顆球。」長期訓練讓他逐漸建立自信,也養成了堅持的習慣。
「輸球會讓我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每一次錯誤都是提醒我不要後悔的契機。」
在比賽中失利,李堉綦並不把它視為單純的失敗,尤其是那些只輸一兩分的比賽,痛感尤為深刻。「明明有機會贏,卻輸掉了,那種挫敗感特別深。」
不過,他學會把每次輸球當作成長契機。採訪中,他說:「輸球會讓我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每一次錯誤都是提醒我不要後悔的契機。」
面對外界的比較與批評,他選擇淡然應對。「做好自己就好。」李堉綦認為,堅持不是靠一時的意志力,而是靠日復一日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困難也不再是阻礙。」
李堉綦與馬偕醫學院打比賽,中間白色衣服的為李堉綦(圖/吳芸蓁攝)
百分百命中率的那一天,證明努力有回報
努力終於在實戰中得到回報。一次隊內五打五全場訓練中,他單場拿下13分,命中率達到百分之百。李堉綦回憶說:「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真的進步了。」
這份穩定性使他逐漸從被質疑的新手,變成球隊中不可或缺的射手。他認為,每一次投進的球都是信念的延伸。
從被懷疑到被信任:汗水換來的回報
曾經被隊友和教練質疑,但長時間的努力,最終讓李堉綦贏得信任。「我的隊友是我的後盾,他們的鼓勵讓我更有自信,也敢在比賽中挑戰自己。」
他的表現證明,信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用汗水與比賽一次次贏得的結果。
轉型控球,挑戰更完整的自己
李堉綦希望自己不只是射手,更能掌控全場節奏。他表示:「我想學更多新的思維,不只是投籃,也想帶動隊友,讓球隊更凝聚。」
他的短期目標是爭取先發位置,長期目標則是挑戰職業球員之路。「如果有一天大家提到李堉綦,希望他們想到的,是那個準、又不輕易放棄的射手。」
最想感謝的人,是那個沒有放棄的自己
回顧一路走來,李堉綦認為自己最大的貢獻就是不曾放棄。他說:「感謝我自己沒有放棄自己。」
他了解天賦的重要性,但更相信努力的價值。「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你能走多遠。」即便如今表現穩定,他仍謙虛表示:「現在的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
「波折重重。」李堉綦用這四個字形容自己的籃球路。從不被看好到被信任,他靠的不只是努力,而是那股「不想留下遺憾」的心。「不要半途而廢,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努力,會不會就是突破的那一步。」
籃球對李堉綦不只是比賽,而是生活的縮影。每一顆投進的球,都印證了他的信念與態度。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