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廢茶渣巧變寶 生活更環保

2025/11/04 07:48
8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台灣人有多愛喝手搖飲呢, 根據財政部2024年統計台灣國人一年約喝掉11億杯手搖飲,年產值超過1300億新台幣,然而生意紅火的背後是數量驚人的茶渣。

飲料業者 葉思婕跟我們介紹三大類有60種飲品,主要為烏龍茶為主,一個茶包大概7到12克,所以等於一個茶包就只有一杯的量,那假日的話會(賣出)在5到600之間。

調飲後的茶葉,看似簡單的廚餘,其實對飲料業者來說,是每天都要面對的處理難題。

每天都會去做一個廚餘回收,每天都會倒,2大袋左右,剛萃取完還有水份的話,它可能放一天就會有異味了。

多數飲料業者在煮茶時就會濾出廢棄茶葉,然而部分使用棉質茶包的飲料店,在丟棄後還需清潔隊人力手工一包包撕開,費時又費力,加上茶渣含水量高,不易燃燒,還可能讓焚化爐加速損耗。

據茶改場研究員郭芷君指出,廢棄茶渣的話是30萬噸,所以是非常大量,焚化爐的壽命會被減少,因為蓋一個焚化爐,其實不是那麼的容易,需要大量資金。處理廢棄茶渣現在隨著那個運費跟那個技術工的就勞力成本的上升是逐年的增加的,是業者會有感的程度。

為了減輕這樣的負擔,有業者開始思考如何讓茶渣再生利用。通過與茶改場合作,將高含水量茶葉回收後,進行脫水、研磨成粉、融合海洋及農業廢棄物後造粒、壓模成型,茶渣木材就此誕生,外觀與一般木材並無兩樣,卻多了一股淡淡茶香。

茶改場科長蔡憲宗跟我們介紹茶改場茶渣乾燥完之後的粉末再拼配到他們塑膠板裡面去,其實它的強度跟原來的木材應該都差不多。

說起開發茶渣木的理念是因為早期的木棧道就可以看到上面都會長香菇,所以後來才會開發出塑木,也就是塑膠混合木材,結合兩方的優點,黴菌類微生物類菇類不會去入侵它,我們也可以減少一些塑膠的量。這樣子的一個產品大部分是做在例如說招牌、匾額、然後桌椅、樓梯層板等等。

茶渣木不僅有精緻的外觀,還能散發淡淡茶香,成為環保建材裡的熱門選項。但光是只有茶渣木並不夠,為了解決大量廢棄茶葉,茶改場更進一步研發出茶渣微生物醱酵技術。

我們是選可食用的菌株從裡面挑選出,生香的菌株是酵母菌類,除臭的菌株是乳酸菌類兩種菌株結合在一起,利用微生物醱酵技術來導入在茶渣上面開發這樣子一個有除臭效果的茶渣貓砂。

是因為我們的就是禽、畜動物,或者是伴侶動物牠會產生的糞尿,它會有硫化氫,它會有氨,它會有硫醇等等這一類的臭氣。

茶渣經過醱酵造粒製成的貓砂。不僅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還能散發出果香,更有效解決傳統貓砂無法分解、回收的困擾達成真正的毛孩綠色經濟。

新式的馬桶,只要它可以沖那個現在的那種可分解的衛生紙,那它基本上就可以沖這種茶渣的貓砂。因為我們用的是可食用菌株,所以對人體勢必是不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的,這個衛福部會幫我們把關,有關於對貓咪的部分,那同樣的,我們也是讓那個業者來去評估。

同樣的技術也運用在再生杯、餐具、杯墊、鞋子,3D列印線材製成的傢俱,讓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環保素材新星。

茶改場科長蔡憲宗希望就是說它可以給人類再多循環利用個幾次,再回歸到有機肥去,就是多創造它的循環的價值。

看似無用的茶渣,經過創新技術與巧思,不僅重獲新生,也讓台灣手搖飲文化開啟永續新篇章。

淡江新聞 吳秀秀 陳羿臻 沈佩珊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