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鹿寮聚落——從湧泉到紅土台地的人文記憶
114年11月1日臺中市文山社大公民素養,舉行大肚山腳下鹿寮湧泉之路戶外走讀實作,【走讀路線】護安百年湧泉 → 鹿寮土角厝湧泉聚落探訪 → 大肚山腳下斷層湧泉之路 → 五福圳文線鹿寮段。
沙鹿區的鹿寮聚落,位於大肚台地的西緣。這裡的地形由斷層抬升形成,獨特的紅土礫岩地質,使得這片土地既堅實又充滿生命力。轉角古早農村時代的土角厝,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因為古早時代大部分農民生活困苦,就利用簡單的泥土與稻草混合成漿來做建材。因為現代建材發達,土角厝越來越少看得到,還有保留古早時代的土角厝。
數千年來,人們在這裡生活,開啟了與湧泉為伴的聚落故事。湧泉不僅是生活用水的來源,更是土地的靈魂。從鹿寮獵場、湧泉土角厝,到鯉魚山的民間傳說,都承載著地方文化的延續與記憶。走讀之旅沙鹿區鹿寮聚落,從斷層抬升大肚台地,形成獨特紅土礫岩地質和湧泉之路開始,口述數千年來居民在此發展出鹿寮獵場、湧泉土角厝聚落、鯉魚山民間傳說,直到今日湧泉仍與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依,鹿寮聚落的故事,不只是自然的形成,更是一段人文的發展史。
這裡的水,滋養了土地,也灌溉了情感。然而,隨著現代大型工程建設的到來,湧泉生態逐漸受到影響。居民開始反思——我們要如何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卻又遭遇現代大型工程建設對湧泉的深刻影響。從地方文史、人文聚落經濟發展,到現代科學技術認知與反思的過程中,我們更能體會到,這片土地蘊藏的文化價值。
面對湧泉無水的困境,我們能做的不只是惋惜。一般民眾,其實可以從幾個方向一起努力:
1️⃣ 減少地下水使用——選擇節水設備、回收再利用雨水,讓地下水得以休養生息。
2️⃣ 參與社區守護行動——加入在地環保團體或湧泉守護隊,一起監測水源變化。
3️⃣ 推動政府調查與修正——透過公共參與、連署、提案,要求工程單位在施工前進行更嚴謹的環境評估。
4️⃣ 教育與傳承——讓下一代了解湧泉的重要,從小培養愛護土地的意識。
在地層抬升的紅土地上,湧泉依然湧動,提醒著人們——唯有珍惜自然、尊重土地,這份深厚的地方記憶才能永續流傳。
湧泉,是土地的呼吸;水流停止,土地也會失去靈魂。唯有全民共同關心、共同行動,湧泉才有機會再度湧出,讓這片紅土地繼續滋養未來的生命。
公民記者 饒芳枝台中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