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藏傳佛教教我的事

2025/11/01 08:59
2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藏傳佛教教我的事

 

到底是個性決定命運,還是命運決定個性 ?

在不同的時空環境裡,總會有不一樣的新鮮體驗。佛法經常被稱為是一種受苦的哲學,思索痛苦能鼓勵我們走向智慧的路,2002事業最潦倒的時候來到非洲NAMIBIA 三個月,在困境中學習和反省,Nothing to Lose往往效果極佳。

個性就是命運

多次提到和陳永三老師的因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998年在國父紀念館參觀中國時報舉辦「慈悲、智慧  藏傳佛教藝術大展」,在最恰當最需要的時間遇到最重要的人,就像黑暗中的一盞燈。在順境光亮和忙碌中,即便是相遇了,也見不到這燈光。因為這個因緣,我跟隨陳老師摸索進入了認識藏傳佛教的路。買了一些書來細細的讀。嚴格說來陳老師並沒有具體的教我甚麼,可是卻讓我收穫豐富。佛教徒把自己當病人,佛陀是醫生,佛陀的開示是處方,而心靈修行則是治療的過程,經驗是一條道路,『道路看你走不走』。

本文文字大多來自僧侶與哲學家一書中的字句或心得,不是AI 生成的。。。。https://www.peopo.org/news/77659

昏暗房中的草繩讓你誤以為是條蛇而心生恐懼,當某人打開了電燈讓你看清了事實,恐懼就消失了。其實恐懼本來就不存在,也不是開燈的人讓他消失。如果你對『蛇』這件事是無知的,你反而不會被『看到蛇』這個偏見所誤導。老師就是那開燈的人,我們需要很多這樣的老師。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寬廣而平靜的心,令這個心【不再成為情緒的玩物,不被挫折困擾,不被成功陶醉。】

行為都由念頭而起,念頭會起連鎖反應,如水波擴散蔓延。雖然如此,念頭像空中飛行的鳥,飛過了就不留痕跡,如果我們不能掌控這個念頭就無法掌控我們的思考和行為。   念頭解脫就是要消除心中的痕跡,一個『不喜歡』的念頭可以引起憤怒和敵意的連動,最後佔領了整個心,連自己內心的平靜也被破壞。

為這句話,我領悟了我們是凡人,不可能沒有起心動念,卻可以學習讓那個念頭佔有你的時間【越短越好】。 一念既起,一念消除

佛教也講【具足】,你本身也需要具備了那個空間( 條件 ),才能讓東西進來,而且不生排斥。

 

照片

相逢自是有緣, 很久前晚上丟垃圾時, 在路邊撿起來的一張照片, 一看是大寶法王 (和尋找他的三位導師)

 

1982 年,我 36歲很年輕就很老成,一輩子的老友貴棠是印相名家,當年替我們幾位朋友各刻了一個象牙紙鎮,每個人寫出自己的人生偉大志願。有的寫事業願景,有的寫學問技藝,我卻寫了簡單的八個字【清鬆淡薄、隨遇而安】,個性就是命運,注定了【與世無爭、不貪不取、隨心所欲。不勉強別人、不勉強自己】。順境時為逆境打算, 逆境中為順境著想。

 

照片

 

清  作人要清白  無私

鬆  作事要輕鬆  無懼

淡  生活要平淡  無華

薄  利益要看薄  無爭

 

1982 的八個字,導致二十年後 2002 公司在殺戮戰場中關門,遠行非洲,因緣俱足獲得未來生命的重大啟發,再次給自己的一生下了【這樣就好】的註解。

人生無須苛求, 精彩就好。。成就沒有標準, 認真就好。。生命難定意義, 活過就好

至於下半輩子如何規劃?  上半輩子替你決定就好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25-10-3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