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山脈起點與河流的奔騰:古樓村邱慈Muni Tjamatjakan多重血脈追夢人

2025/10/24 18:12
23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山海之間的舞語者

排灣族女性古樓村邱慈 Muni Tjamatjakan 

淬鍊多重身份的文化勵志史詩

照片

【屏東/來義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在南臺灣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一個被層巒疊嶂擁抱,充滿排灣族古老歌謠的地方,誕生了一位身負多重文化血脈的女性——邱慈 Muni Tjamatjakan。她的排灣族名字Muni,承載著家族Tjamatjakan的榮耀與期許;而她的血液中,流淌著的不僅是部落的堅韌與熱情,更有來自其曾祖母的日本血統所賦予的嚴謹、專注與對細節的極致追求。這獨特的文化與基因交織,賦予了她比常人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與更為細膩的生命感知,成為她舞蹈之路上一股強大而內斂的推動力。這是一個關於尋根、追夢與跨越的故事,一個排灣族女兒如何以舞蹈為犁,在世界的舞台上耕耘出屬於自己的文化沃土。邱慈的故事,從她六歲那年踏出舞步開始,便註定是一部融合了山風、歌謠與海洋的勵志史詩。

照片

古樓村的童年啟蒙:山風、熱情與自律的交會

        邱慈的童年是在古樓村純淨的環境中度過的,這裡是她藝術靈魂最原始的滋養地。她的生命歷程從萬巒鄉中興幼稚園開始,但真正的藝術啟蒙,始於她六歲那年開始學習舞蹈。對於一個生長在排灣族部落的孩子來說,舞蹈並非單純的技藝,而是文化、情感與歷史的自然流露。

照片

        在光華國小和潮州國中的求學階段,邱慈的肢體天賦逐漸顯露。她將課業學習與舞蹈訓練結合,那份對節奏和動作的執著,讓她在同儕中脫穎而出。國中時期,她開始正式參與全國舞蹈比賽,這標誌著她的舞蹈學習從興趣轉向專業的競技與表現。每一次站在聚光燈下,她感受到的不只是比賽的壓力,更是排灣族傳統文化在身體中迴盪的力量。這些早期的磨練,讓她的心志如同被山風反覆吹拂的竹子般,充滿韌性與彈性。

照片

        然而,真正形塑她藝術視野的,是進入來義高中藝術班的三年。高中是她對「文化」進行系統性「接觸與認識」的關鍵時期。她開始研讀排灣族的歷史、神話、傳統祭儀與服飾文化,舞蹈不再是單純的美學展示,而是承載著祖靈智慧與族群記憶的語彙。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專業化的進程中,她體內那份源於日本血統的DNA特質,開始展現對她舞蹈學習的有力影響。排灣族的歌舞充滿了生命力的張揚與群體的和諧,而日本文化中對「道」的追求、對「型」的精準掌握,以及對「細節」的一絲不苟,恰好與舞蹈訓練中的紀律性高度契合。在面對複雜的舞譜和高難度的技巧時,邱慈展現出超越同儕的專注力與自律精神。她不會滿足於「差不多」的完成,而是會反覆練習,直到每一個轉身、每一個指尖的延伸都達到近乎完美的「精準」。這份嚴謹的態度,讓她的舞蹈在充滿排灣族熱情奔放的同時,也具備了清晰的線條感與技術上的細膩度,使她在全國舞蹈比賽中能脫穎而出,不僅僅依靠情感的爆發,更依靠技術的無懈可擊。這份由多重血脈融合而成的特質,為她日後進入專業舞團與頂尖藝術學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深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懂得自己文化的優秀傳承者。

照片

 傳統的洗禮與專業的蛻變:舞團與學院的淬鍊

        高中二年級,邱慈的職業生涯迎來了第一個里程碑:她獲選進入國際知名的地摩爾古薪舞集擔任實習舞者。地摩爾古薪舞集,是臺灣原住民族現代舞的先驅之一,強調傳統與當代的對話。在這裡,邱慈接受了專業、嚴苛的舞團訓練,從一個學生舞者蛻變為具有職業素養的藝術工作者。

照片

        舞團生活是艱辛的,每天長時間的排練,對體能和意志都是極大的挑戰。她必須學習如何將排灣族古老的步伐與現代舞的技巧融合,如何用肢體訴說那些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這段時間,她將排灣族天生的韻律感與內在的日本「職人精神」相結合,每一次排練都視為一種精進自我「技藝」的機會。這種對完美和精準度的不懈追求,使她的專業成長速度遠超預期。舞團經歷教會了她紀律、團隊精神,以及對舞作細節的極致追求。她不再只是跳舞,而是在傳遞故事,在復甦記憶。

照片

        帶著這份專業底蘊與對藝術的熱忱,她考取了臺灣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這是一次從「舞」到「劇」的跨界探索。在北藝大,她學習到更廣泛的劇場知識,包括表演、導演、劇本分析等,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她的表演層次。她深刻體認到,不論是舞蹈還是戲劇,核心都在於「表演」與「溝通」。雖然最終因生涯規劃而選擇肄業,但這段學院的訓練對她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照片

        大學時期,她將所學融會貫通,在105年的畢業製作《女僕》中,她擔任主修演員,在舞台上展現了驚人的爆發力與情感深度。這次的演出證明了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舞者,也是一位潛力十足的演員,她的藝術語彙,已經超越了單一的舞蹈框架,走向更廣闊的劇場藝術。北藝大的經歷,是她專業道路上的一次關鍵「轉化」,讓她的藝術表達更具多元性與穿透力,學會了如何以更全面的藝術工具講述排灣族的故事。

照片

 歸鄉與使命的承擔:國際舞台上的細膩文化對話 

        2021年,即110年,邱慈做出了對她職業生涯極為重要的一個決定:她進入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任職舞者。這是一次精神上的「歸鄉」,她將所學的專業技能,奉獻給了文化傳承的第一線。在園區,她的每一次演出,都肩負著向國內外遊客介紹和推廣原住民族文化的使命。

照片

        在文化園區,她的職責不只是表演,更是研究與推廣。她必須不斷精進對排灣族以及臺灣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確保在舞台上呈現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準確且充滿敬意的。從部落的舞者,到舞團的專業者,再到園區的文化大使,她的身份不斷進化,但核心始終是「傳承」。

        她的才華與努力很快得到了國際認可。她的多重血統背景(排灣族與日本)以及對不同文化的敏銳度,使她成為文化交流的最佳人選。在國際舞台上,她體內融合的兩種文化特質展現了獨特的優勢。排灣族的熱情與感染力讓她能迅速與觀眾建立連結;而她源自日本血脈的細膩與周到,則讓她在處理跨文化交流的細節時,顯得嚴謹且充滿敬意

照片
  • 112年,她作為園區的代表,遠赴紐西蘭參加「臺灣日」演出及交流活動。在毛利人的土地上,邱慈以排灣族的歌舞與當地原住民進行了一場深層的文化對話。她們的表演,展現了南島語族血緣的連結與共同的文化精神。這次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原住民族文化的力量是跨越國界的。
  • 113年,她的腳步又踏上了日本的北海道,與當地的愛奴族進行文化交流與演出。這次交流對她而言,具有更深的個人意義,不僅是跨越族群的對話,更是對自身多重血脈的一種探索與致敬。在與愛奴族交流的過程中,邱慈展現出的對細節的關注、對禮儀的尊重,以及表演動作上的內斂與精準,都讓對方感受到她血脈中流淌的親近感。這份細膩使得文化交流能夠更順暢、更具深度。愛奴族與臺灣原住民族同樣面臨著文化復興與傳承的挑戰,這次的交流讓她見證了文化精神的普世性,也更加堅定了她作為文化傳承者的責任。她的表演,是排灣族生命力與日本美學精準度的完美結合,成為國際舞台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照片

 跨界的新維度:從山林走向海洋的美人魚 

        當人們以為邱慈的事業將持續在山林與國際舞台上迴盪時,她在113年做出了另一個突破性的選擇——她考取了SSI國際美人魚證照。這個決定,標誌著她從「山之舞者」向「海之舞者」的跨界。

        從山地的傳統舞蹈到水下的自由潛水與表演,這是一個巨大的環境與技術挑戰。美人魚表演結合了自由潛水的閉氣能力、泳姿的優雅美感以及水下肢體的劇場表達。對邱慈來說,這不僅是學習一項新技能,更是一種全新的藝術語彙。她在水下世界,找到了另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

照片

        美人魚證照的考取過程充滿了體能和心裡的考驗。她必須克服水下的壓力、學會精準控制身體的浮力與姿態,並在極限閉氣的狀態下,展現出排灣族傳統舞步所沒有的流暢與空靈。她在水下所展現的自律與對身體控制的精準度,再次印證了她體內多重文化素養的結合——將排灣族的身體韌性與日本對「技藝」的專注發揮到極致。她沒有將水下表演視為單純的娛樂,而是視為一門嚴肅的「水下身體藝術」。

照片

        美人魚的形象,在許多文化中都象徵著連結陸地與海洋的神秘使者,這與邱慈作為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不謀而合。她將原住民舞蹈的力量感與戲劇表演的情感張力,帶入了水下的表演。她的水下舞姿,不僅僅是美麗的展示,更像是在訴說著來自山與海交界處的古老傳說。美人魚的身份,為她的表演藝術開闢了全新的維度,讓她的故事能夠在更廣闊的「海舞台」上延續。這項成就,展現了她作為一個藝術家,永不滿足於現狀、勇於跨界挑戰的勵志精神。她的故事證明了,真正的藝術家,可以在任何場域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邱慈Muni Tjamatjakan:永不設限的生命之舞 

照片

        回顧邱慈 Muni Tjamatjakan 的生命軌跡,我們看到一條從屏東古樓村的山脈,流向世界舞台,最終潛入海洋深處的河流。她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成功的勵志傳記,更是一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復興與跨界融合的鮮活寫照。

        從六歲的懵懂學舞,到國中在全國賽場上的嶄露頭角;從來義高中對文化的系統性認知,到地摩爾古薪舞集的專業淬鍊;從北藝大戲劇系的探索與畢業製作的精彩綻放,到回歸文化園區肩負起傳承的使命。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充滿意義。尤其兩度代表臺灣原住民族,遠赴紐西蘭與日本北海道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更是將她的生命之舞,昇華為世界級的文化對話。

照片

        她將排灣族血液中的熱情與韌性,與日本血脈中的嚴謹、精準與「道」的精神完美融合,成就了她的舞蹈既有磅礴的生命力,亦有令人讚嘆的技術細膩度。最終,她選擇以SSI國際美人魚的身份,為自己的藝術生涯添上了最夢幻的一筆。這不只是證明了她挑戰極限的能力,更象徵著她對藝術表達形式的永不設限。排灣族的血液、日本的血脈、戲劇的思維、舞蹈的肢體,以及海洋的自由,共同塑造了這位獨一無二的表演藝術家。

        邱慈 Muni Tjamatjakan 的故事,是獻給所有在文化與夢想邊緣掙扎的人們一首充滿力量的歌謠: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只要心懷對文化的敬意和對藝術的熱情,就能跨越山海,找到屬於自己、永不設限的廣闊舞台。她,正是那山海之間,最自由、最美麗的舞語者。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