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覆淹便道 花蓮光復新堰塞湖考驗落幕:便道結構無損 危機暫解除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有驚無險溢流解壓
紅色警戒解除 便道午間恢復通車

新堰塞湖順利溢流解壓 警戒降級為常態
【花蓮光復訊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關鍵字標籤: #馬太鞍溪 #新堰塞湖 #光復鄉 #堰塞湖溢流 #紅色警戒解除 #臨時便道 #便道搶通 #季連成 #預防性撤離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新形成的堰塞湖,在各界緊密監測與應變下,已於昨(21)日深夜完成溢流過程,目前狀況趨於穩定。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政務委員季連成於今(22日)上午對外指出,經過與相關單位的交互確認,新堰塞湖目前情況穩定,暫無立即性的潰堤危機。
這座因邊坡滑動而新生的堰塞湖,自 21 日白天被發現後,其快速的蓄水速度一度讓下游地區情勢緊張。然而,隨著湖水在昨夜成功溢流,堰塞壩體壓力得到釋放。數據顯示,在洪峰過後,堰塞湖的蓄水量已大幅下降,報導指出目前蓄水量僅剩約 5 萬噸。
考量到堰塞湖已順利溢流,且壩體結構經監測確認已穩定,中央前進協調所稍後宣布,正式解除馬太鞍溪新堰塞湖的紅色警戒,將警戒等級降為常態警戒。這是顯示著光復鄉這場短暫的緊急應變告一段落。
洪峰深夜抵達便道 交通路段緊急搶修恢復
堰塞湖的溢流時間發生於昨日深夜 9 時 30 分左右,溢流的洪峰帶著泥水迅速往下游推進,並於晚間覆淹了台 9 線馬太鞍溪橋的涵管臨時便道。現場監測人員指出,洪峰通過便道時,泥水不僅漫過路面,也沖毀了部分臨時設置的紐澤西護欄,使得便道一度中斷。
在溢流情況穩定、水勢稍退後,交通部公路局立即投入緊急搶修作業。工務段人員徹夜檢視便道狀況,並清除路面上的積土與泥沙。中央前進協調所方面特別澄清,經過勘查,臨時便道的結構並未被洪水沖毀,受損部分主要集中在護欄位移及路面積土。
經過工程單位的快速應變與搶修,馬太鞍溪便道已在今日中午時分(約 12 時 19 分)重新恢復通車,大幅緩解了當地與南來北往用路人的交通壓力。
預防性撤離發揮功效 居民平安返家
在堰塞湖溢流前,考量到不確定的風險,相關單位已於 21 日下午迅速啟動預防性撤離機制。下游地區的施工人員、重型機具,以及光復鄉低窪地區的居民,特別是大馬村一帶的住戶,總計 125 人被緊急疏散到安全處所。
這次應變行動展現了中央與地方的協調效率,讓可能受到洪峰衝擊的人員與居民得以及時撤離,確保了零傷亡的目標。
隨著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且情況獲得控制,所有先前被強制撤離的居民,在確認居住環境安全無虞後,已陸續被通知可以返家。這場由新生堰塞湖帶來的虛驚,在政府部門的迅速應對和民眾的配合下,已順利化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