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佃農到地主:跨世代土地正義的實現!陳瑩、莊瑞雄揭開公地放領逾二十年停滯的歷史巨石

2025/10/22 07:50
13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耕者有其田」新篇章

立委陳瑩、莊瑞雄十年耕耘終獲果實

行政院承諾啟動「公地放領」歷史任務

農民世代夙願「見光」

行政院長卓榮泰總質詢拍板

總統指示設定目標時程,完成「公地放領」 

照片

立委陳瑩總質詢傳捷報

卓榮泰院長承諾「公地放領」將訂時程完成

(台北訊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長期為基層農民權益奔走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陳瑩,日前在立法院總質詢時,向行政院長卓榮泰提出「公地放領」歷史懸案,獲得行政院長卓榮泰正面且明確的回應,卓院長當場表示:「總統指示設定目標時程,把它完成!」此話一出,不僅為數十年來殷殷期盼的農民帶來希望的曙光,更標誌著台灣農業土地改革政策邁向一個嶄新的里程碑。陳瑩委員聽到這句話後,難掩激動之情,表示這是她與共同推動此案的莊瑞雄委員多年來努力耕耘,並多次與總統及行政院長懇談、協調相關部會後,所盼得的重大進展。

土地正義的沉重包袱:「公地放領」停辦逾二十年的歷史緣由

        要理解這份承諾的重量,必須回溯至「公地放領」在台灣的歷史脈絡。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為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理想,政府接收了大量的日產,並大規模徵收大地主土地,目標是讓農地回歸到實際耕作者手中。這項政策透過分階段的實施,的確大幅改善了台灣早期的農業生產結構,也奠定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然而,公地放領在經過三個階段的實施後,於二十多年前無預警地停辦。雖然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政策的戛然而止,導致許多家庭世世代代在同一塊土地上辛勤耕作,卻始終未能取得土地所有權狀,長年以來,他們僅能以「佃農」的身份,向政府承租他們視為生命的農地。對這些農家而言,他們是土地最忠實的守護者與耕作者,繳納租金、灌溉施肥、代代相傳耕作經驗,但缺乏一張擁有所有權的證明,使得他們在土地使用、資產傳承及政府補助等方面,始終面臨著權益不對等的困境。

照片

跨黨派委員攜手合作:從立院質詢到總統府前的十年奔走

        立法委員陳瑩與莊瑞雄深知此議題對基層農民的重要性,多年來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努力推動「公地放領」政策的重啟。他們不僅在立法院內提案質詢,針對停辦後的法源依據、農民權益受損的實情進行探討,更將此議題提升至國家領導人層級。

        據了解,陳瑩與莊瑞雄委員曾多次利用與總統及行政院長懇談的機會,深入闡述公地放領對「土地正義」「農地農有」理念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這不單純是一個行政程序問題,而是一項涉及數萬農民家庭生計與世代傳承的人權與社會正義問題。兩位委員的堅持,逐漸打破了政府部門對此議題長期的行政僵局與保守態度。

        陳瑩委員在昨日的總質詢中,再次以堅定的口吻強調,那塊世代耕作的土地,對農民來說不只是「地」,更是他們的「根」與「命脈」。這種根深蒂固的情感與渴望,遠超乎單純的經濟價值考量。她所闡述的,是農民數十年來渴望將「佃農」身份轉為「地主」的夙願,是希望在生命終結時,能夠將一個完整的家與土地,傳承給下一代的樸實心願。

行政院正向回應釋善意:符合條件之平地與山坡地將盤點檢討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總質詢上的明確指示,如同為這項歷史任務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卓院長表示,總統已指示設定具體的目標時程,將此歷史任務完成。這代表政府高層已經形成共識,將正視並解決長期懸置的公地放領問題。

        陳瑩委員進一步指出,對於行政院正向回應此問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總算是放了下來。根據質詢所得的資訊,未來政府將著手盤點符合國土保安公共安全前提下的土地。具體涵蓋的範圍,將包括平地耕地、養殖耕地及部分山坡地。行政院表示,願意檢討目前租約的情形,並將依據相關規定,務實地啟動公地放領的辦理程序。

        這項政策的重啟,意味著政府將對過去停辦期間累積下來的租約個案進行全面性的審視與處理。對於許多農民來說,這項消息不僅是政策上的利多,更是對他們一生辛勤付出和對土地情感的認可。他們幾十年來念茲在茲的,就是希望手中這塊世代種植的農地,最終能夠真正屬於自己,不再受到租約、政府政策變動的威脅。

 農業社會結構的再優化:邁向「農地農有」的最後一哩路

        「公地放領」的重啟,將會是台灣農業社會結構的一次重要優化。它不僅是將產權轉移給實際耕作者,更是在落實「農地農有」的核心價值。土地所有權的取得,將賦予農民更穩定的生產權利,鼓勵他們進行長期投資、改善農地基礎設施,並有助於他們更好地規劃農產品的產銷策略,提升農業的整體競爭力。

        對數以萬計的農民而言,從「佃農」到「地主」的轉變,是跨越世代的夢想實現。陳瑩委員呼籲行政部門,應盡快訂定明確、可行的執行時程與配套措施,並且必須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向農民溝通申請資格與流程,確保這項重要的「土地正義」工程能夠順利、圓滿地達成,真正讓台灣的每一位農民,都能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