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微縮片?
微縮膠片曾經是1960年代後資訊保存的主要媒材之一,也是提供資料長期穩定保存的重要方法,不過在網路普及數位化時代來臨之後,線上即時搜尋及複製使用成為顯學,微縮片原本取代厚重書本或重要手稿的功能也相對變得笨重。近一二十年來,各大學圖書館開始丟棄這個相對占空間也很少人使用的媒材。
日前台南藝術大學的圖書館原打算把一批少人使用且無處安置與的微縮膠片出清,後來輾轉通知音像紀錄研究所曾吉賢所長,於是音像紀錄研究所的師生及媒體中心的工作人員,把這批可能丟棄或封存的微縮片帶回去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保存。
其實,在南藝大並非無人使用這批微縮膠卷,仍然有少數老師的藝術史的課程及研究會用到這一批的微縮片,其使用的主要內容是法國的藝術家從西元1667年到1880年參加官方舉辦巴黎沙龍展覽完整的目錄。只是年輕的學子對這個媒材幾乎完全陌生,因此也不會去使用,幾乎完全因老師課程需求而來。未來一但離開圖書館搜尋系統,相信更難有被看見的可能。
微縮片發民的主要目的就是流通使用,如今被保存在音像藝術媒體中心片庫是最好的結果嗎?我想不是,這批資料該如何被安置使用,其實是需要更多的討論與規劃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