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的「永續循環」
綠色能源的「永續循環」:光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康經理揭示太陽能模組回收新技術
隨著全球太陽能發電規模的擴大,大量退役的太陽能板(模組)該如何處理,成為綠色能源產業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太陽能板壽命多在 20 至 25 年,未來數年將迎來大量的「除役潮」。這次我們再次訪問了光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康經理,請他介紹目前最新的太陽能模組回收技術,確保太陽能產業能真正實現永續循環。
從「廢棄物」到「新資源」:太陽能回收的挑戰與轉機
康經理指出,早期太陽能模組的回收率較低,主要面臨三大挑戰:材料複雜性高(玻璃、鋁框、塑膠、矽晶片等)、分離困難,以及經濟效益低。
「一個太陽能模組中,玻璃和鋁框佔了超過 80% 的重量,這些相對容易回收,但真正有價值的矽晶片和貴金屬,卻被封裝在多層材料中,很難提取。」
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的回收策略已從單純的「廢棄物處理」轉向「資源化利用」,目標是提高高價值材料如矽、銀、銅的回收率和純度。

-
高效率熱處理與化學分離技術
目前最領先的回收技術是結合了熱處理與濕式化學分離的方法。
熱處理(Thermal Treatment):首先,將模組送入特製的烤箱中,透過精準控制的溫度,將封裝矽晶片的 EVA 塑膠膜碳化或氣化。這一步能有效鬆開矽晶片與玻璃的黏合,讓後續的分離更容易。
濕式化學分離(Wet Chemical Separation):在成功分離出玻璃和鋁框後,剩下的矽晶片會透過特定的酸液或鹼液進行蝕刻,從而將表面附著的銀、銅等貴金屬溶解出來,再透過電解或沉澱技術回收。而剩下的矽晶片,則可以進一步淨化再製成新的太陽能電池原料。
「透過這套高階的系統,我們可以將模組中的有價金屬回收率提升到90%以上,」康經理強調,「這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它讓回收作業具備了商業可行性。」
-
全自動化拆解:提升效率與純度
除了材料分離技術,自動化拆解線也是提升回收效益的關鍵。康經理提到,光普實業正積極引入自動化設備,讓機器手臂進行模組的精準切割與分類。
「傳統上,拆解鋁框和接線盒需要大量人力。現在,我們的自動化系統可以快速且精確地完成這些步驟,確保回收下來的玻璃、鋁材、塑膠都能保持高純度,這樣才能直接送入各自的回收鏈中,實現更高價值的再生。」
展望綠色循環:產業鏈的承諾
康經理總結,太陽能模組的回收不僅是環保責任,更是產業鏈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未來的太陽能產業,不再只是比拼誰能生產更高效的太陽能板,更要比拼誰能建立起更完整的綠色循環系統。光普實業承諾,我們在發展最新太陽能技術的同時,也會持續投入資源,推動模組回收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確保我們提供的每一度綠電,都是真正對環境友善的電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