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看伯勞鳥,楓港社區推AR互動平台結合文創與觀光
屏東枋山鄉伯勞鳥保育館近年來積極導入數位科技,將原本嚴肅的生態保育主題轉化為生動有趣的體驗。今年更導入「AR互動生態體驗平台」,透過擴增實境(AR)技術,將伯勞鳥的保育故事與當地的楓港社區旅遊緊密結合,為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深度旅遊模式。

伯勞鳥保育館的數位化旅程始於99年。在枋山數位機會中心(以下簡稱枋山DOC)的協助下,培訓民眾的數位技能,並逐步應用於內容創作。從早期的數位電子書和2D漫畫,到後來的伯勞鳥保育3D動畫,不斷嘗試新的表現形式,讓保育知識更具吸引力。
110年,社區成功開發出專屬的IP圖像,這些圖像不僅成為居民的共同回憶,也成為社區獨特的行銷語言,開啟了周邊商品的開發與應用。
113年,伯勞鳥保育館更進一步推動IP授權生態系。與各界單位合作,將IP應用於多樣化的文創商品。例如,與文創業者合作開發鐵花窗文創作品,賦予傳統工藝新生命;同時也與楓港社區的長輩們共同開發古花磚杯墊,將在地文化與IP圖像結合,讓藝術與生活產生連結。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肖形印的應用,以動物、人物為主題的篆刻藝術形式,不僅豐富了IP商品的類型,也成為一種具收藏價值的文創藝術品。

今年推出的「AR互動生態體驗平台」,是伯勞鳥保育館數位應用的最新里程碑。將社區IP、在地文化、觀光與產業串聯起來,遊客只需透過手機或平板,就能在特定的場景中與虛擬的伯勞鳥互動;也能探索隱藏在街區中的文化故事,讓單純的參訪行程轉變為一場充滿驚喜的尋寶之旅。。
DOC的輔導功不可沒,不僅讓原本生硬的保育館變得活潑有趣,也成功吸引更多遊客到訪。根據統計,113年至114年,保育館共接待了15個團體梯次,總計約1400人次。這些數據顯示,數位化的轉型策略已初見成效,不僅提升了遊客的黏著度,也為社區開創出永續發展的新模式。
從彩繪、海報、3D動畫到現在的AR平台,枋山伯勞鳥生態展示館完整呈現了數位實踐的無限可能。未來,保育館將持續以創新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伯勞鳥的保育價值,同時也讓楓港社區的獨特魅力,透過科技的翅膀,飛向更廣闊的舞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