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中手作紀實:毛髮琉璃與生命教育

2025/09/18 12:17
3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在台中,一位琉璃職人用火與玻璃保存關於毛孩的記憶。這類作品被稱為 紀念琉璃,而我把自己的做法命名為 毛髮琉璃:在高溫下,少量毛髮被封存於透明琉璃中,留下如星雲般的紋理。

毛髮琉璃:毛髮封存於透明琉璃的星雲紋理

毛髮琉璃:星雲紋理(授權)

我堅持不用骨灰。理由很單純:出於對身體的完整性尊重,也因為許多毛孩最驕傲的,是牠們的毛與利爪——那是仍在世時的模樣。與其在別離後倉促留念,不如在還能相處的時候,把愛做成可每日陪伴的小物。


 

為什麼不用骨灰:完整性的選擇

 

毛髮琉璃製作過程:毛髮入玻璃的微距畫面

毛髮琉璃製作過程(授權)

不少家庭分享,毛與爪就是毛孩最驕傲的象徵;因此以毛髮做成的毛髮琉璃,更貼近牠「還在時的樣子」。這類紀念琉璃更容易被日常配戴、被看見,也讓談論生死變得柔和。


 

生前共創:沙西米媽媽的案例

 

沙西米媽媽的毛髮琉璃案例

沙西米毛髮琉璃(授權)

受訪者「沙西米媽媽」分享,她的長毛垂耳兔「沙西米」年輕時體弱,她提早收集日常梳下的毛,做成一顆小小的毛髮琉璃珠。

「每天戴著它,我比較能平靜地面對將來,因為重要的,都先被好好保存了。」

她把這些作品暱稱為「分身」,讓想念有了更溫柔的安放。這樣的紀念琉璃實作,也是一種把哀悼前移為陪伴的生前製作。


 

公共意義

這不只是手作,更像一堂生命教育:讓家庭能以平穩的心談論生死,也讓人與動物的關係被更細緻地對待。


採訪與資料索取:若對議題、工藝與案例有興趣,媒體與研究者可來信 dex@treasuresofq.com。作品與製程照片由當事人授權使用。

作者簡介
Dex Lam|以琉璃記錄陪伴的職人。倡議「生前製作、陪伴不是哀悼」。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