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手作課包肉圓|從新竹到台南的小吃文化之旅
文/周汝螢、馬麗怡

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的樂活手作課創意滿分,這次展開了新的主題――台灣小吃,不僅學製作美食,還從小吃起源地切入,介紹當地歷史、建築與文化,讓我們因了解而更熱愛這片土地。同時關懷中高齡婦女,手作小吃也可能成為斜杠創業的選項,讓她們多一份自立經濟的力量。
暖心開場,溫馨慶生會
課程一開始,為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副理事長兼樂活不老學苑苑長陳素燕提前慶祝生日,感謝苑長多年的投入與付出,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創意豐富又有趣的手作課。樂活不老學苑專員馬麗怡播放了一段溫馨影片,搭配輕快音樂,串起苑長多年來的手作課紀錄。畫面一幕幕閃過,彷彿走過時光隧道,看見課程的多采多姿!世界和平婦女會準備了生日蛋糕,由彭素華副理事長、黃瓊慧常務理事、張景蘭顧問以及參與課程的朋友們齊聲唱起生日快樂歌,蛋糕切開與每一位學員分享,氣氛溫馨。
苑長感謝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秘書處的用心,也再次強調樂活手作課的三個核心目的:
- 健康與福祉: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透過預防醫學的觀念,安排護理師老師教學肌力訓練、咀嚼吞嚥操。
- 多元學習:課程內容多變,刺激腦部,延緩退化。
- 經濟支持:中高齡婦女的經濟課題同樣重要,小吃課程也能與創業技能連結

師資群亮相
今年的手作課特別融入日本元素,邀請了西野友理子老師、中村美雪、田中采香等原籍日本的老師,以及陳嘉雯護理師、台南出身的劉惠金老師以及三代美食傳承的賴貴櫻老師。文化交融,正是手作課程的特色。苑長也鼓勵學員將來分享各自的專長,同時也感謝志工們的付出。

健康操與保健提醒
苑長提醒,隨著年齡增長,腦神經退化可能導致吞嚥困難,甚至會流口水及嗆咳,所以臉頰、舌頭與口腔的吞嚥訓練很必要。
劉嘉雯老師說,我們的主題是美食課,享用食物時,盡量每一口咀嚼三十下以上,品嚐美味。接著示範帶大家做保健操:
一、舌往前、上、左、右動,平常做練習都有幫助。
二、用超軟保特瓶先擠出空氣,再呼氣讓瓶身充氣。
三、吞口水練習(舌頭在口腔中間)
四、多唸日語あいうえお(音為a、i、u、e、o)發音練習。

新竹美食與歷史
美食文化的部分特別邀請李玉梅老師為大家作新竹的美食與歷史文化介紹。新竹美食以「紅糟肉丸、米粉、竹塹餅」三寶聞名,另外還有貢丸、柿子乾等在地特色美食,體現福客文化與眷村風情。新竹肉圓受日本甜不辣(天婦羅)影響,臺灣南部天氣較熱,所以用清蒸的方式。日本人統治時,發展則以北部為主,衍生出不同風味
新竹同時保有多樣歷史建築與人文古蹟,包括新竹都城隍廟、竹塹城迎曦門、進士第(鄭用錫宅第)、新竹火車站、新竹州廳、新竹州立圖書館等,呈現清代、日治與戰後三個世代的城市記憶。
其中,新竹都城隍廟最具代表性,建於1747年,格局為三殿兩護龍,空間宏偉,象徵陰間「府衙」。清光緒年間,皇帝頒「金門保障」與「理陰贊陽」封號,展現其靈驗與社會影響力。廟內藻井象徵天宮縮影,並融入西式圓穹美學,呈現中西合璧特色。城隍信仰不僅守護地方、懲惡揚善,也成為庶民生活精神支柱。
此外,老師也介紹了新竹的教育與文化資產,如1914年成立的新竹動物園(台灣最早的動物園),以及1933年啟用的公共戲院「有樂館」(現新竹市影像博物館),並點出新竹在科技時代的角色,如科學園區、航空及海軍第六燃料所等,形塑今日的「科技城」。整體而言,新竹兼具古今特色,從傳統廟宇信仰、美食文化到現代科技產業,展現三世代共榮的歷史與城市風貌。

手作肉圓的時光
最期待的手作時間來了!苑長、西野友理子老師與賴貴櫻老師共同示範兩種肉圓:
- 新竹油燜肉圓:前腿肉切片醃紅麴,搭配炒筍丁與蔥段,調和出濃郁口感。
- 台南清蒸肉圓:梅花肉加入白胡椒、五香粉、醬油與味醂,蒸出清爽風味。


學員們分工合作,測量材料、包餡、切蒜末,雖然場地不能明火烹煮,但老師將作品帶回加熱後再分享。等待之餘,大家再次動起來做健康操,笑聲伴隨動作。

當熱騰騰的肉圓送回現場時,學員戴上手套抹油,親手包起一顆顆屬於自己的肉圓。最後,每人都帶著兩種肉圓與調味料回家,不只是帶走美味,也帶走滿滿的成就感。

從文化故事到手作體驗,這堂課讓大家在歷史的脈絡中認識美食,在互動中感受溫暖。肉圓,不僅是一道料理,更是一種情感與記憶的傳遞。


2025樂活不老學苑~無齡健康創意生活設計~斜槓手作微經濟系列
【從手作斜槓小吃,談台灣各地美食系列課】
尚有名額,歡迎報名
✨時間
週五 下午1:30~3:30
9/12 宜蘭厚蔥餅
10/3 台南蚵爹
11/7 冰鎮百搭滷汁/豆乾,豬皮,大腸…
✨地點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48號B1
近捷運民權西路站,可從7號出口電扶梯上來,再步行1分鐘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