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雷輾過遠山鳴 劈地裂山鬼失魂 誤殺山頭行山人

急雷輾過遠山鳴 劈地裂山鬼失魂 誤殺山頭行山人
※ 登山忌怕雷雨天,狂催霹靂忽生焉,疾雨滂沱閃電橫,想是山客專心攀。步步震撼盡喪膽,電如鬼號迴山巔,雨若傾倒翻林濤,始信變天驚無邊?倦鳥翅濕遭雷親,危急山間呼神佑。嗚呼,閃靈惡作劇,頃刻頭濺血? ※
夏天遇雷擊比中彩券機率還高?這是有統計學上之依據,在台灣一年到頭打雷的機率及次數絕對超乎一般人想像。台電為維護電桿與電廠安全,在全台裝設「雷電偵測天線」偵測落雷,據統計,自2020年3月往回推至2019年4月的近一年中,全台落雷次數高達46,942次,等於每天打雷128次。如此頻繁的落雷,對登山人來說都是一大警訊與威脅,登山尤其處在山頭上被雷擊中的機率又高出許多,能防嗎?真的是,防不勝防!
電驅稜脈如狂矢,滿山風雨助喧雷,夏日行山的午後,瞬間烏雲密布壓山區,人在稜線走,雷電總相隨,霹靂狂轟震四野,行者依稀覺得耳朵及髮際發麻,須臾雷捲閃電來,誤傷山頭行山人!日昨(2025.08.20.)媒體報導,20日中午11點半左右在玉山東峰稜線一帶,有2名山友相偕登玉山東峰,天氣卻突然轉變,並出現雷雨,其中1人在打雷時頭部受傷流血,還能講話。更神奇的是,登山客在山上的求救電話訊號「飄」到高雄,高雄市消防局接獲電話,才知道登山客遭雷擊,由於事發地點屬南投轄區,高雄市消防局立即轉報南投縣消防局處理。據悉,這支由男女2人(均是高雄市人)組成的單攻玉山東峰隊伍,20日凌晨0時30分自塔塔加玉山登山口出發,預計1天往返單攻玉山東峰,未料上午在玉山東峰攻頂時,突遭雷擊,造成45歲女性山友頭部重傷流血,傷口深可見骨;另一名58歲男性山友全身多處擦傷,急需救援。因天候不佳,直升機無法救援,南投消防局救難人員會同玉管處高山巡查員、玉山保警冒著風雨及冰雹天氣,從玉山東峰接力揹負雷擊受傷之女山友下山,21日凌晨1時16分抵達登山口,交救護車後送到竹山秀傳醫院治療。
登山被雷擊中的案例已有好幾起,美國國家氣象局的科研人員,對人一生中有可能被雷電擊中的概率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概率大約為13500分之一,簡單來說,就是平均13500個人之中,大約有1個會在一生中被雷電擊中1次。這種概率比中彩票的概率高出許多。一般說來,登山客通常都覺得自己「沒那麼倒楣會被雷擊中啦!」但事實證明,就是有些山友爬山時會這麼倒楣!就登山實務經驗可知,如果你看到閃電和聽到雷聲之間的時間是30秒或更短,那麼表明雷暴離你很近了;另一說如果看到閃電,數1到5,如果5秒以內就聽到雷聲,表示你約在1500到1700公尺內的雷區,這是極危險區域。此時最好能找個相對安全的庇護場所,若隊伍還是得繼續行走時,隊員的間距要拉得很長,最好要離30公尺以上,或可防止閃電電流在隊伍之間傳播,降低可能的傷害程度?
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專家一再提醒,「雷擊發生時不可在曠野活動,或在稜線上行走,也不可在水中游泳、湖中划船、池旁釣魚,以免自身成為突出的導電目標。」但登山時,在雨天甚至雷電交加下行走或佇在山頭照相,那真的是「把命交給老天」定奪?百岳老查獨自在夏天登山縱走時,大多會「摸點早黑」,把行程設計在午後雷陣雨來臨前就已經走完當天的路程且紮營完畢,如此可降低一些不必要的困擾或危險?有備或可能無患,何況無備乎?
一山輕雷落萬絲,電行半空如狂矢。疾雷欲破岳,疾風欲掃人,能避盡量避,庶幾無大悔!大雷雨天行山,能免則免,或暫棲山屋再依天氣而定行止,若逞能冒雷雨而行,誠屬下下策!台灣平均每年有3到4起雷擊致死案,登山尤其是夏季登山最要注意與在意。一般說來,雷擊死亡者登載的死因常是「心臟衰竭」,不要以為自己沒那麼「帶賽」,雨天在戶外空曠處或登山都要懂得自保之道。真正的自保,是內心的強大。保守登山並不是一種退卻或懦弱,相反地,它是一種力量的盱衡和警惕,行止有節。然而,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登山氛圍中,學會如何「看天色、看山色」提升安全度,是行山者必備的節制力與必要認知,唯有明智的行者,方能不做出毀身、傷身之舉,而善於保全自身,不與天鬥,也不和山爭強,真正善於登山者,必珍惜其一生。
附 記:
自保不是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在攻頂時遭落雷擊中,造成「男山友全身麻痺多處擦傷,女山友傷勢更嚴重,頭部重傷流血,傷口深可見骨。」命保住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只要人在希望就在」,真是「命硬」啊!本照片引自2025.08.20.中時(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是2名山友登玉山東峰遇冷心高壓過境下雷陣雨,疑遭雷擊受傷;排雲山莊人員在鳳尾岩接觸到患者,護送傷患下撤。
百岳老查回應1:
有山友留言說:「爬山遇到打雷怎麼辦?」百岳老查回應說:
有專文指出,登山時用「避(雷雨天能避就避)、離(離開山頂、暴露的稜線、遼闊的谷地 )、低(不要自己變成山頭或稜線上的最高點)、乾(身體不被打濕)、蹲(雙腳併攏蹲低)」這五種方式來「降低風險」?其實,正在高山縱走時,上述這五項似乎都有點「不切實際」,似乎也做不到?最好的方式,是在午後雷陣雨來臨前就已經到達預定要宿營之所(最好是山屋),才是萬全之道?甚至窩在帳篷裡都不太保險?因此,在有雷陣雨的季節登山,要把行程設計好,最好是選擇有山屋可避難的路線! 百岳老查 2025.09.01.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