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用心守護客家文化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志工隊成文化傳承推手

2025/09/01 01:34
3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圖1.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志工布藝社團

對對隊  林祉彤/林暄達  新北市報導

 

「這是一個友善、包容的場館。」談到志工隊,受訪志工確信地回答。

 

如同客家園區志工隊的標誌,以茶葉二葉一心的意象,傳達中堅分子托住年輕心血的狀況,並以多元的色彩展現不論是否為客家人,都希望大家一起來歡喜做志工的願景。

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他們有人是退休後投入,有人則在工作之餘抽空奉獻。而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希望透過服務讓更多人認識並親近客家文化。

 

談到為什麼選擇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當志工,其中一位志工受訪時表示,退休後想要幫助別人,因此選擇投入志願服務。「園區正好提供一個地方,讓我能繼續學習,也能把客家文化傳遞給更多人。」也有志工笑著說:「我自己是客家人,對這裡有親切感。園區展示的不只是文物,還有故事、傳統技藝,這些都是我們的根。」

提到新北市客家園區,容易被認為成員皆由客家人組成,但其實不然,有許多並非客家人的志工,出於伴侶是客家人,或者想認識客家文化…等原因加入志工隊。

要成為客家文化園區的志工並不容易。受訪者分享,在正式加入前,需要接受一系列培訓,包括基礎訓練及特殊訓練,由於志工隊的性質甚至還會有擂茶和藍染的課程。「剛開始覺得有點挑戰,但也學習到這些傳統技藝的細節。」

過程中也會遇到挑戰,例如志工本身並不是客家人,遇到希望用客語解說的訪客時無法流利的說明。「一開始會緊張,怕解說不完整,但隨著經驗累積,客語說得更流利,解說也更生動。」

除了挑戰外,志工服務也充滿了感動。曾經,有對夫妻帶著孩子來到園區,看到廣場上有志工在教人打陀螺。孩子想起家裡也有陀螺,卻一直不會玩,於是便加入學習,從零開始練到能獨自打好。那一刻,志工深刻體認到,自己所做的不僅僅是「服務」,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廣客家文化。館內不僅有常設展覽,還會定期舉辦客家節慶活動,成為市民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據點。園區的志工隊是館舍運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志工隊內部分為導覽、服務、行政、綠美化四個小組,除了小組各自的工作內容,也會支援園區的各項活動。透過他們的熱情與專業,讓參訪者獲得更完整的體驗。

當被問到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志工隊時,受訪者不假思索地說:「快樂 (kuai log)。」他解釋,志工們雖然來自不同背景,卻因共同的熱情而凝聚,正是這股團結力量,讓園區的文化傳承工作能夠持續推展。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志工們,展現了文化保存不僅需要硬體設施,更需要人與心的投入。在文化的推廣與傳承中,「人」是不可或缺的樞紐,而志工隊,以行動詮釋「服務」的意義,為客家文化的永續與傳承,寫下了動人的篇章。

照片

圖2.穿著志工隊背心服務-風車DIY教學及麻糬製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