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棲蘭林道越野減碳成功,成台灣首個獲第二張環境部碳足跡標籤運動賽事
環境部於 8月22日正式核發第二張碳足跡標籤給台灣棲蘭林道越野,成為台灣首個二度獲此認證的運動賽事。根據2024年碳足跡盤查結果,標籤清楚標示「每人每公里產生的碳足跡」和「賽事總碳足跡」。與2022年首次盤查相比,顯示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在推展運動永續、減少碳足跡排放的努力已有具體的成果。

左圖為2022棲蘭越野碳足跡標籤;右圖為2024棲蘭越野碳足跡標籤。
在2022年首次進行的盤查中,大會得知「運輸」是賽事碳足跡的主要來源。經過詳細分析,發現是將50公里參賽者從100林道口運送170林道口(著名的台灣杉三姊妹附近)起跑的安排,產生大量碳排放;其他運輸都是必要的,例如鼓勵參賽者和志工裁判不要自行開車上山而安排的接駁車和補給品運輸等。經評估後,大會仍決定調整賽事設計,取消該段運輸及該組別,雖然因此達不到著名景點三姊妹會降低了部分參賽意願及報名收入,但在環保與經濟的權衡下,仍堅持以環境優先。

超馬協會郭豐州理事長於賽事現場向參賽跑者介紹碳標籤的意義。
透過此舉,賽事碳排放量下降:每人每公里碳足跡由600公克二氧化碳當量降至549公克,減少7%,而賽事總排放量則由18678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減至15629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減幅達16%。依環境部過往規範中,只要減碳達5%即可申請獲得減碳標籤,雖該辦法已於今年初取消,但本次碳標籤仍具體呈現賽事的減碳成效。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數據均依據環境部《路跑賽事產品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計算,並經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TÜV)第三方查證後,再由環境部審查核發標籤。
下表對照2022年與2024年的每人公里碳足跡排放量與整場賽事的碳族及排放量。


所有數據經第三方單位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TÜV)查證。
超馬協會長期將「落實綠色賽事」列為四大任務之一,以實踐運動永續自勉,在今年發表的協會「淨零碳排途徑」文件中,即以2031年成為淨零碳單項運動協會為目標。近年將持續推動系列賽事分批進行兩次以上的碳盤查和組織層級的碳盤查,並在未來透過具體減碳措施與購買碳匯來實踐碳中和。
身兼中華奧會特設的「運動與環境委員會」委員的超馬協會理事長郭豐州先生表示,國際奧會設定2030年全球運動界減碳50%、2040年達成淨零碳的願景,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實踐。他強調:「碳足跡盤查是減碳的第一步,猶如減重從測量體重開始依樣,唯有進行碳足跡盤查,找出碳排放量的主要來源,並針對熱點以實施6R(Reduce, Recycle, Reuse, Refuse, Replace, Remind)為手段,逐步設法改善降低,並再次進行碳足跡盤查,將排放數據量化,減碳才能真正落實。」
棲蘭越野獲得第二張碳足跡標籤,不只是階段性成果,更是運動賽事與主辦單位邁向永續道路的起點。未來,超馬協會將持續落實環境永續,並對照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在推廣運動的同時,守護地球環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