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萬里淨灘實作×AI辨識》國海院打造MDImageNet海廢資料庫

2025/07/23 04:24
172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萬里淨灘實作×AI辨識》國海院打造MDImageNet海廢資料庫

科技淨灘新風潮,AI助力海廢調查

海洋廢棄物對生態與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傳統調查海廢方式耗費大量人力與資源。為因應挑戰,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澄洋環境顧問於7月19日攜手舉辦「海廢調查暨MDImageNet推廣活動」,號召民眾前往新北市萬里區加投保安林的沙灘,透過手機拍攝海廢並運用AI即時辨識,為訓練海廢辨識模型貢獻數據。

 

🏖️ 拉線、拍照、辨識:海廢在風中說話

頂著強勁海風,在平行海岸線的沙灘上拉出50公尺的穿越線,分組拍攝各自10公尺區段內的海廢影像。除了常見的寶特瓶、塑膠杯與一次性餐具,我們還撿到一隻被茗荷(一種藤壺)密密麻麻覆蓋的球鞋。這不是剛落海的垃圾,而是一隻在海中漂流許久、被生物當成棲地的遺物。它提醒我們:丟進海裡的東西,不會就此消失。

 

🧹 傳統淨灘面臨瓶頸,數位轉型勢在必行

由美國海洋保育協會(The OceanConservancy)發起的國際海岸淨灘活動(lnternational Costal cleanup, ICC),是透過人工方法對海岸進行常規調查,然而傳統填寫ICC表格的方法存在作業流程繁瑣且作業成本過高、難以擴大規模...等缺點。有效率、科技導向的海廢調查模式,已成為現代海洋治理的核心需求。

 

從影像到行動:AI助攻海廢辨識與清理決策

國家海洋研究院打造的「MDImageNet」影像資料庫,結合卷積神經網路(CNN, convolutional neuraI network)與物件偵測深度學習技術,目前已累積超過2萬張影像,透過"標註"影像中廢棄物的位置與類別(如寶特瓶、玻璃瓶),讓AI能精準捕捉影像中的空間特徵(spatial feature)並進行辨識。

未來僅需派出少量人力到海灘拍攝即時影像,AI就能判斷海廢的分布與數量,協助管理單位精準規劃清理路線與資源分配。

 

全民一起來,用行動守護我們的海洋

守護海洋不是遠方的議題,而是你我日常可實踐的選擇。減塑生活、參與淨灘、上傳海廢照片到 MDImageNet,這些寶貴的海廢數據,將成為政府制定環境政策的依據,讓科技成為守護海洋的工具,為藍色星球注入永續希望!

公民記者張嚕嚕/新北市野柳報導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