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室內禁煙法存在16年,執法缺席:13億元禁菸預算付之東流

2025/07/20 17:28
12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文/公民記者 karsonchan

你是否有曾經跟朋友相約去KTV唱歌放鬆,剛進包廂就聞到空氣中揮之不去的菸味;走進人潮擁擠的酒吧,居然有人當眾點燃香菸,貼在牆上的「禁菸標誌」淪為裝飾。

這些場景並不陌生。即便2009年起,法規早已明定公共室內場所全面禁菸,實際生活中,違規吸菸的現象卻屢見不鮮,且多半無人理會。室內禁菸16年,但仍有近半數成人在調查中指,曾在禁菸空間中暴露於二手菸。這反映了什麼?

一年僅197件檢舉,台灣禁菸制度淪「形式存在」

據國健署統計,2024年全台僅收到197件禁菸場所違規吸菸檢舉,全台檢舉違規吸菸的案件,平均一個縣市一個月不到一件。數字反映出執法端的長期真空,也讓民眾對禁菸制度的落實產生疑問。

更諷刺的是,台灣實施室內禁煙已超過16年,卻有近五成(49%)受訪者表示曾暴露於二手菸環境。這項數據不是偶然,而是警訊:禁菸制度早已與現實脫節。

21縣市都「不透明」,僅台北市公開執法人數

以台北市為例,市府配置了約260名稽查人員,負責全市數千處禁菸場所的巡查與裁罰。換算下來,每人每年僅約處理15件裁罰。這樣的執法力度,別說形成威嚇,就連基本存在感都難以建立。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其餘21縣市的禁菸執法人力,至今沒有公開資料。業務分散於公所、衛生局,權責不清、責任難追。當地方政府連人力配置都不願揭露,如何期待制度能夠有效運作?

照片

香港:執法是日常,不是例外

放眼東亞其他地區,以香港的作法為例。香港自2007年室內禁煙法例生效,便成立控煙辦公室,設有100位專責督察,每日主動出勤、巡查各禁菸場域。

單在2023年,香港全年開出超過24000張告票,平均每日65件。不僅件數驚人,定額罰款1500港幣(約新台幣6000元)也具有相當嚇阻力。

此外,香港還建立了完善的舉發機制、主動公布違規熱點,讓控菸制度成為一種日常治理;反觀台灣,民眾要看到執法隊,往往得靠運氣。

照片

是時候終結這場政策表演

截至2024年底,台灣共開出約3941件裁罰單,罰鍰總額近2000萬元。這數字看似有為,但若對照全台執法人力與違規情況,裁罰頻率仍遠低於應有水平。

一間不願具名,在新北頂溪開業近十年的KTV負責人更指出,過去從來沒有看過執法人員到場所稽查,禁菸名過於實,導致員工也難以勸導客人,KTV的空調設備長久以來已經被菸味所濃罩。

當違規者明知不會被罰、民眾即便檢舉也無回音,整個禁菸法規不過成為一場表演。

13億元花得有效率嗎?

執法力度不彰,但你知道台灣政府每年投入超過新台幣13億元於菸害防制與禁菸宣導嗎?這13億,包括了稽查支援、標示設置、社區活動與戒菸推廣等工作;相反,因吸菸導致的健保支出與社會成本卻每年高達500億新台幣以上。

禁菸不該只是法律條文,也不該只靠民間自律。當控菸預算、稽查人力持續編列,卻換不來實質執行,社會有權問一句:「這些公帑,花得有效率嗎?」政府若主張預算不足,十多年來卻從未主動檢討資源配置,難辭其咎。

禁菸政策不能只是象徵。當法治存在但執法缺席,社會信任也將被一點一滴消滅殆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