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拿疼不是鎮腦,而是鎮神經: 止痛機制大翻轉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普拿疼(Tylenol、學名 acetaminophen)是靠「控制大腦」來止痛的: 進到腦子裡,影響感知疼痛的區域,讓你感覺沒那麼痛。但最新兩項研究指出:我們都錯了。

痛還沒進腦,普拿疼就已經出手了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普拿疼的活性代謝物 AM404,並不是在大腦發揮作用,而是在神經末梢、也就是痛覺剛剛被偵測的地方,就開始阻止痛覺訊號的傳遞。這個關鍵發現,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他們發現 AM404 能夠抑制神經細胞中的鈉離子通道(Nav1.7 和 Nav1.8 這兩種),這些通道正是痛覺從神經末梢一路傳到大腦的「高速公路」。換句話說,普拿疼在你「感覺到痛」之前,就把訊號封鎖了。這不只改變了我們對止痛藥機制的理解,也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開發作用在神經末梢、不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止痛藥,有機會減少副作用,甚至可能不會上癮。
大腦那邊的故事,也跟想像不一樣
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另一組科學家則對普拿疼在大腦的作用機制做出顛覆性修正。長期以來,研究者以為普拿疼可以提高某種「大腦內的天然止痛物質」: 像是類似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這類物質的濃度,其中一個叫做 2-AG 的化合物,被認為能減緩疼痛。但研究發現剛好相反:普拿疼其實是抑制 2-AG 的合成,而這樣做竟然還是能止痛!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 《Cell Reports Medicine》,顯示我們過去以為的止痛機制錯得離譜,也開啟了新的藥物研發思路:不是強化天然止痛物質,而是削弱特定的神經傳導系統,達到更精準的止痛效果。
科學家怎麼看這些發現?
這兩項研究告訴我們,普拿疼的止痛機制比我們以為的還複雜,也還更聰明:
機制 | 傳統想法 | 最新發現 |
外周(神經末梢) | 幾乎沒被注意 | AM404 直接在神經末端封鎖疼痛訊號 |
中樞(大腦) | 提高類大麻素 | 實際上是降低 2-AG,也能止痛 |
研究團隊表示,這樣的成果不只是讓我們更了解老藥的運作,也讓藥廠有機會開發出「只針對周邊神經、避開肝毒性、效果更明確」的止痛藥。
普拿疼已經被全球數十億人服用幾十年,卻直到現在,我們才真正搞清楚它是怎麼工作的。這就像是一個你以為早就了解的老朋友,突然揭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而科學,正是這樣顛覆你認知,又指引我們走向新可能的旅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