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康華禮拜堂林志榮長老: 從亞伯拉罕學習信行合一的生命態度

2025/06/29 16:56
5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發光新聞李瑞娟採訪報導】康華禮拜堂今(廿九)日主日第二堂講題是「信行合一」,講者林志榮長老引用創世記廿二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勉勵資深基督徒在現代社會下更應具備問出正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信仰中得造就,活出基督生命的樣式。

「信(faith) 是抽象的,信心影響外在的行為,想辦法問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得到好答案!」林志榮長老回憶自己讀大安國中時,老師追著學生跑的情景,林志榮長老談到他去問AI,現代人敬畏上帝嗎?AI回話也很好玩,它說現代人不太談敬畏上帝。讓在場會眾笑成一團。

林志榮長老指出,亞伯拉罕遇到生命的試驗後活出信行合一的生命態度: 

照片

 


一、信行合一的考驗


林志榮長老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很重要,信心是抽象的,但行為是具體可見的,「亞伯拉罕的執行力非常到位,也不跟上帝討價還價!」亞伯拉罕告訴僕人,We were come back! 我和以撒會回來。(廿章5節) 這句話表示了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心。「上帝跟亞伯拉罕的互動,讓亞伯拉罕有確據,上帝一定會有預備。」

二、信行合一的關鍵


他接續先前的AI話題,「以前會敬畏上帝是因為大自然很可怕,但現代人一切都在掌握中,生病了去醫院,有問題問一下line群組,地震了有預報,一切都在掌控中,使得我們愈來愈不感受到上帝的重要。」令在場會眾頻頻點頭,正因為我們在敬畏上帝(fear God)這方面的感受愈來愈減弱,又加強了我們自己對生活所有權(ownership)的掌控,所以這是能不能活出信行合一最重要的關鍵。

三、信行合一的實踐

林志榮長老引述創世紀廿二章14節是亞伯拉罕對上帝新的體驗,「上帝居然是一個必有預備的上帝(耶和華以勒)」,他鼓勵大家用對的問題來尋求自己生命的答案,「當你的生命遭到考驗,不是問為什麼我會遇到這些事,而是問,主要我在這些困難中學到什麼?」

照片



他引用現代人信心的典範,卡布里尼修女(Mother Cabrini) 想去中國傳福音,但她身體太孱弱,沒人要差派她,因此她自組一個團體,裡面有七個人,天天寫信給當時的教宗Leo 13,但她有信心和行為,照顧孤兒煮義大利麵,耶和華以勒,祂會預備,之後建醫院,跟紐約市長談合作,行動行為言行,都被上帝使用,之後創建an empire of hope,等同當代全球首富洛克斐勒。

最後林志榮長老引用路加福音來鼓勵大家,信心的關鍵在行為,路途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他鼓勵大家別被自己的「以為」(想法)綁住而無法行動,「在人生道路上,學習亞伯拉罕的信行合一態度,生命會更璀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