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打造創新與成長雙引擎──「從牛棚登板,邁向資本市場與VC之路」活動報導

2025/05/28 14:09
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在創新驅動經濟成長、技術成為企業關鍵資產的時代背景下,台灣未來願景數位永續聯盟於5月22日下午舉辦的「從牛棚登板,邁向資本市場與VC之路」活動,會中三位講者分別從資本市場制度創新、核心技術管理與風險控管、以及創投與創業實務等角度切入,全面解析創新企業面對的挑戰與機會,提供與會者一場兼具深度與實務的知識饗宴。

第一場:打造新一代護國群山──臺灣創新板的制度設計與升級

照片

活動首場由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組長黃莉茹主講,介紹「創新板」的制度背景、發展進程與未來展望。講者指出,在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策推動下,創新板於2021年12月正式設立,旨在協助具備關鍵核心技術與創新能力的公司進入資本市場。2025年1月起更進一步升級為「創新板2.0」,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採行一般交易制度,顯示我國對創新企業資本動能的重視與支持。

黃莉茹進一步說明,創新板與一般板最大的差異在於核心評價機制──創新性審查。此項審查由外部獨立專家組成,針對企業的產品、服務、研發模式與智慧財產進行綜合評估,鼓勵高潛力企業透過資本市場成長。為強化市場透明度,創新板公司還需揭露中長期營運規劃與企業價值計畫,並強化法人說明會辦理次數。

同時,講者也在會中介紹其支持產業多元發展的策略,並強調數位雲端、生技醫療、人工智慧與綠能環保為未來關注重點。透過精準定位不同企業所適合的掛牌市場與條件,臺灣資本市場正朝向更包容、更靈活、更支持創新的方向邁進。

第二場:核心關鍵技術的法律遵循與風險管理

經兆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聖鈞則從技術管理與法律遵循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討核心關鍵技術在公司治理與法遵風險中的角色。他指出,技術不只是研發成果,更是企業成長與資本價值評估的核心資產,企業應透過制度化的技術管理機制與法制工具,將技術有效轉化為智慧財產與競爭優勢。

關於營業祕密的保護,講者強調應從祕密性、經濟價值與合理保護措施三方面加強內外部控制,以降低洩密風險。他亦介紹「技術座駕(Technology Roadmap)」與「標杆管理(Benchmarking)」等實務工具,協助企業掌握技術發展方向並進行價值評估,特別是在併購與資本運作時的技術價值鑑定,更需納入此類專業判斷。

照片

此外,林聖鈞亦提醒,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須重視技術相關風險的識別與控制,包含專利侵權、技術淘汰、員工流動帶來的知識外洩等問題。他建議企業可透過建立內部合規制度、持續法務教育、導入風險預警機制等方式,強化整體治理韌性。

第三場:創投與創業實務──從評估到全球布局

照片

壓軸講者蘇雍翔則以自身多年創業與創投經驗,分享新創項目的評估準則與投資風險控管策略。他指出,一個成功的新創項目往往建立在八大關鍵因素之上,包括熱情與執行力、市場機會、清晰的商業模式、穩健的資金控管、法規合規性、技術優勢、客戶結構的分散性,以及靈活因應變局的能力。

在新創評估方面,講者強調除了技術與市場潛力,更需重視團隊背景與執行力。他指出,許多創業失敗案例來自對技術可行性的高估、法規變動的低估,或是過度依賴單一客戶、單一資源的脆弱結構。

蘇雍翔特別分享了目前投資的成功案例──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的充電樁建設項目。該項目不僅整合了地方政府資源與企業技術優勢,更展現出未來在東南亞與歐美等地拓展碳交易可能性的潛力,突顯創投實務不僅著眼於本地市場,更須佈局全球。

創新之路,制度與實務並進

本次活動由三位講者從制度設計、法律治理到創投實務層層推進,全面描繪出台灣創新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面對的挑戰與應對策略。臺灣創新板制度的升級,不僅為技術導向企業開啟資本市場新通道,也凸顯出法遵治理與技術價值在企業成長與資本評價中的核心地位。透過創投視角的實例分享,與會者亦更加了解如何結合市場機會與策略投資,驅動企業邁向國際舞台。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與會者在各段分享後踴躍提問,從技術保護實務、營業祕密管理到投資策略細節,皆展開深入交流。講者亦樂於分享實務經驗,並針對現場提問進行具體回應,不僅促進了觀念的互動碰撞,也讓活動在知識傳遞與實務連結之間更加緊密。

照片

面對全球產業變局與永續浪潮的雙重壓力,企業若能在制度規範中靈活調適,在技術創新中落實風險控管,同時將ESG理念融入治理思維與營運模式,將更有可能在競爭中穩健前行。唯有同時兼顧成長性、透明性與社會責任,企業方能在資本市場與社會信任中站穩腳步,面對變局仍然能夠永續經營、持續成長。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