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日本研究:吸菸行為改變對醫療成本的影響

2025/05/26 07:40
10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健保財務壓力日益沉重。根據資料顯示,2023年健保總支出已突破8,000億元,慢性病與長期照護支出占比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降低可預防性疾病的醫療負擔,也成為政策關注焦點。

「吸菸者不想戒菸」:現實與政策的落差

在所有可預防的疾病中,與吸菸相關疾病始終是健保資源的重大負擔來源之一。包括肺癌、心血管疾病、中風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皆與吸菸高度相關,不僅提高住院率,也拉高整體醫療成本。在類似處境的日本,曾在《健康醫療2035》中喊出「無菸社會」目標,也早在2006年即將戒菸治療納入健保補助。雖然整體吸菸率自1950年代高峰的77%降至2019年的17%(約2600萬人),但研究指出,僅約四分之一吸紙菸者真正想戒菸,顯示政策推動與民眾意願之間存在巨大落差。更具挑戰的是,即使進行戒菸治療,成功戒菸的比例也非常有限,約有86%的人在短期內再度吸紙菸。 因此,當控菸政策推動數十年後,吸菸率仍僅緩慢下降,日本政府與學界開始思考另一種問題:「在戒菸成功率有限的情況下,還有沒有其他能降低健康風險與醫療負擔的做法?」

照片

加熱式菸品的替代效應:模擬顯示醫療成本年降26%

加熱式菸品是一種以加熱取代燃燒菸草的菸品,與傳統以高溫燃燒菸草紙菸在不同,目前多國研究皆顯示,由於加熱式菸品的加熱溫度較低,與燃燒式紙菸相比,可減少許多有害化學物質與致癌物的產生,以及降低致癌風險。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研究發現,從吸食燃燒式紙菸改用加熱式菸品後,病情惡化次數明顯減少,且步行能力有所改善。

日本東京大學和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的公衛研究團隊近來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Healthcare》的研究,透過厚生勞動省的醫療資源數據,模擬分析加熱式菸品對於四大與吸菸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與肺癌)的影響。在模擬分析中,研究團隊假設吸菸者有50%改用加熱式菸品,並估算其健康風險較紙菸降低約70%。研究結果顯示,若有一半吸紙菸者改用加熱式菸品,將可望減少1,200萬名吸菸相關疾病患者(約佔總人口的9.5%),每年節省高達4,540億日圓(約新台幣900億元)的醫療成本。進一步分析顯示,不僅病患人數將大幅減少,整體吸菸相關疾病的直接醫療支出將下降26%。其中,日本南部與西部的地區,如四國與九州,由於吸菸率較高但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將成為主要受益區。 這項研究也與過往其他研究形成對比。以戒菸藥物Varenicline為例,研究估算其可降低的醫療費用僅約6%。這顯示,在成功率不高的戒菸模式之外,提供危害較低的替代品,也許能在公共衛生與財政支出間取得更佳平衡。

從單一標準到彈性策略:控菸政策的新方向

日本現行以中央統一制定的控菸政策,難以因應地區吸菸率與人口結構的差異。研究建議,政策應朝更具彈性的方向調整,例如根據產品風險高低採差異化課稅、讓吸菸者轉換低風險產品,以及加強數據透明與持續監測研究,建立更科學的政策基礎。

研究也指出,完全戒菸仍是最佳健康選擇,但對於目前仍有高比例吸菸者的日本,提供危害較低的替代品,可能是減少疾病、緩解醫療壓力的重要過渡策略。隨著日本面臨「超高齡社會」與醫療人力短缺的挑戰,這類降低危害導向的思維,可望為公共衛生帶來新的方向。

反觀我國,根據2010年研究推估,我國35歲以上因吸菸所導致的社會成本高達1,441億元,其中包含534億元的直接醫療照護支出(含約300億元健保支出)與907億元的生產力損失,整體菸害社會成本占全國GDP的1.06%。若能借鏡日本的做法,在維持戒菸倡導主軸下,逐步納入減害產品的監管,不僅能為無法立即戒菸者提供替代方案,也有助於更有效配置健保資源、減少長期負擔。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