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探訪金門烈嶼青岐關聖廟與新戲臺

2025/05/05 12:03
2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烈嶼鄉青岐的關帝廟其附屬戲臺,據當地居民表示歷經多時修繕,前陣子已然落成。記者實地走訪後發現,這座廟宇及其戲臺不僅蘊含豐富的宗教象徵與民俗寓意,也展現出古今並存的建築特色。

照片

剛整修完畢的戲臺,地板上可見佛教象徵的「卍」字紋樣,此符號象徵佛陀的三十二相與八十種好,常見於佛像的胸口、手掌與足底,寓意集結吉祥與萬德。

照片

屋頂形式為傳統的三角形滴水與圓形瓦當,山牆採「水行」意象設計,象徵流動與生生不息。屋脊上繪有蓮花圖案,蓮花在佛教中象徵清淨無染。下方八位人物各具神態,有人手持拐杖、有人騎驢,推測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過海」。

照片

戲臺兩側對聯並非歌頌關帝,而是勉勵觀眾重視禮教與讀書,凸顯戲臺兼具教化功能。內部對聯則傳遞淡然處世的哲理:「是非成敗轉頭空」。

照片

正中央繪有四爪龍穿雲而下,四角則分別裝飾蝙蝠圖案,寓意「賜福」。其上方可見「福」、「祿」、「壽」三字的古體字,傳遞傳統祝福之意。

戲臺兩側的「出將」、「入相」門扉後方為後台空間,可擺放戲班設備。考量現代使用需求,後台一側設有樓梯,另一側則設有無障礙通道,顯見設計者對不同使用者的友善考量。

照片

 

儘管仿古設計頗具巧思,從建材可看出主體結構以水泥為主,顯示為現代重建建築。戲臺兩側設有介紹關羽生平的石碑,然並未說明青岐奉祀關公的緣由,留待後人深入探究。

照片
照片

 

相較之下,關帝廟主殿則顯得年久古樸,屋脊中央可見燃燒的太極火球,兩端為金門地區常見的「燕尾」屋脊造型。

照片

 

照片

 

山牆裝飾精緻繁複,一隻蝙蝠咬著吊筒,筒內粘貼三尊人物剪黏,周圍點綴壽桃與蝙蝠圖案的花磚,蝙蝠頭上似乎還頂著兩顆壽桃,象徵多福多壽。

照片

主殿的「燕尾」屋脊則被上方的「土行馬背」遮擋。據金門珠山的薛姓導覽員表示,此設計是為避免廟宇的陽剛之氣正面衝擊民宅。另一側山牆以獅子取代蝙蝠,裝飾同樣細緻華麗。

照片

 

廟宇外牆底部的「櫃台腳」,即牆基處,雕有與神桌相似的「螭虎吞腳」。傳說螭虎為龍生九子之一,貪食無度,連自己都吞掉,只剩一隻腳露出,因此在廟宇常見其吞腳意象作為裝飾。

櫃台腳旁的板凳,則象徵著此處為當地居民休憩聚會的場所之一。

照片

 

屋簷下雕梁畫棟,滿布中國神話人物與花卉紋飾,展現木構建築的精緻工藝。從門口的石鼓可判斷,此廟為木構建築,年代相對更久遠,與現代戲臺的水泥結構形成對比。

照片

不過據廟誌記載,廟宇於民國七十一年間改建竣成,歷數年之時光,木材腐爛傾危,村民鑑此召開會議選派鄉賢組團赴汶勸募,獲鄉僑熱烈捐輸,於民國九十年告竣,因此廟宇部分結構的年齡其實也沒多老。

照片

 

天公爐上刻有許多捐款者姓名,據比例判斷,當地以「洪」姓為大姓。

照片

 

主梁中央繪有太極與雙龍圖,兩側懸掛老舊燈籠與布條,寫有「大吉」、「進財」等字,應為與廟齡相仿的原物件。

照片

 

照片

 

供奉虎爺的區域則頗具趣味,香案前設有六個杯子與糖果餅乾,虎爺神像腳下更藏有大量銅板,令人好奇其投放方式。

照片

 

更有趣的是,祭品中除了一般香燭,竟還擺有金門常見的「老人茶」水仙茶,彷彿暗示這裡的神明不飲米酒,而偏愛清茶,別具在地風味。

照片

 

這座青岐關帝廟與戲臺,見證了在地宗教、藝術與社區生活的交織,無論是古法建築的典雅,還是現代修繕的實用性,皆展現出金門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文化智慧。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