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綠色冀泉與銘傳大學師生「種樹還地球」勞動一下
51國際勞動節,為了慶祝勞動階級對社會和經濟所做的貢獻,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勞工皆會放假一天,在台灣勞動節這天,超商,咖啡,速食等業者推出買一送一加速消耗地球的促銷活動當下,綠色冀泉社企團隊與銘傳大學師生在這天用勞動力為桃園龜山校區操場前面斜坡上種下200棵杜鵑,響應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
照片

銘傳大學桃園校區丁翠苓處長說:今天參與種樹的多數同學都是第一次種樹,也勉勵同學未來可以常來関心種的樹成長的情形,相信同學更能理解「植樹減碳,永續未來」的意義。師生同樂,老師還唱起了民謠:「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相當應景。
照片

綠色冀泉創辦人陳宇華提到,本次活動種樹是延續去年320聯合報倡議家周年慶種樹活動,去年所種的1000多棵樹苗經過颱風折損兩成,今年補種,選擇了校方希望的樹苗,將來這裡會有「杜鵑花道」,值得期待。
照片

說到杜鵑,杜鵑除了是台北市與新竹市的市花外,也是江西、安徽、貴州的省花,甚至是北韓和尼泊爾的國花。詩人白居易將杜鵑花稱為「花中西施」,他不只寫下許多讚美詩句,還親手移植、栽培,甚至在遭貶官至忠州時寧可少帶衣物,也要「千里移杜鵑」。「杜鵑」如此雅致之名怎麼來的?原來是來自一段淒美的傳說,相傳在遠古的蜀國有位君主名叫「杜宇」,他善耕且愛民,治國200年後禪讓隱居,因心繫國事,每逢農曆3月便化身鳥兒,催促著人們要於農時播種,直到口吐鮮血灑落在花朵上,仍不停止,百姓為了感謝杜宇,就將杜宇幻化的鳥兒取名為杜鵑鳥,鮮血灑落的花朵喚之為杜鵑花。杜鵑花淒美的傳說與杜鵑花開的繽紛秀麗,總是能轉化為文學藝術的養分,並豐富了我們的生命與情懷。
照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