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認養浪浪不只靠愛心 正確照養觀念缺一不可

2025/04/29 18:00
1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華岡融媒體記者/賴思妤報導

   隨著社會對動物保護意識提升,越來越多民眾選擇以認養代替購買,將流浪犬貓帶回家。士林獸醫院院長彭家渝提醒,善心收養前,應先帶浪浪至動物醫院進行全面健康檢查,避免潛在疾病影響家中其他寵物或人類健康。

照片

▲寵物醫生提醒,應每月或每3月定期幫寵物做驅蟲,以保證寵物健康。攝|賴思妤

收養前應完善醫療檢查

 彭家渝表示,流浪動物長期暴露於戶外,容易感染跳蚤、壁蝨、皮膚病、腸胃寄生蟲,甚至是犬瘟熱、貓瘟或貓愛滋等重大傳染病。收養人應儘早安排基礎檢查、體內外驅蟲、疫苗接種,必要時也可進行血液檢驗與X光檢查,確保動物健康。

 來自新北市的陳威豪先生分享了自身遺憾經歷,因假期在外遊玩撿到約1月大的小貓,將其帶回收養。但因當時沒有察覺貓咪潛在的健康問題,在飼養貓咪兩個星期之後,貓咪精神不濟且食慾不正,帶至獸醫院檢查,確診為「貓傳腹」,當晚小貓便不幸去世。

幼貓幼犬勿急洗澡

 針對陳先生的案例,彭家渝表示遺憾,並坦言貓傳腹是較難醫治的一類致命疾病,但現已不是絕症,若發現較早,還是有治癒的可能,鼓勵民眾撿到流浪動物,第一時間送至寵物醫院做檢查為佳。此外,彭家渝也提醒收養人,如若撿到歲數較小的流浪貓狗,盡量不要立刻幫其洗澡。因洗澡對於身體虛弱的幼年貓狗來說,容易造成失溫或體力不支,建議民眾先用溼紙巾或毛巾擦拭即可。

飼養是長期承諾非一時衝動

 彭家渝指出,「照顧一隻動物,是十年以上的承諾,不只是吃飯、洗澡,更需要陪伴與醫療資源。」他建議民眾在收養前先了解動物的習性與需求,也可考慮與動保機構合作,由專業人員協助評估動物狀況與適配家庭。動保團體則呼籲,收養不是衝動行為,應建立正確飼養觀念。「給牠一個家,是生命的開始,不是結束。」他們也鼓勵民眾支持結紮、疫苗接種與不棄養的理念,共同打造對動物更友善的社會。

照片

▲寵物醫生表示,剛撿到的流浪動物應先實施隔離,避免疾病傳染或是動物不適應新環境引發的應激反應。攝|賴思妤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