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揭開綠草如茵的神秘面紗:高爾夫球場日常超硬核

2025/04/26 09:35
3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高爾夫球場屬大型的澆灌場域,高爾夫(GOLF)是綠地(Green)、氧氣(Oxygen)、陽光(Light)、友誼(Friendship)的縮寫,因此球場有大片草坪、林木、花草。為了增加運動與比賽的趣味性,因而球場上有小山丘、斜坡、水塘、湖泊等。目前國內高爾夫球場約有59座,多為18洞設計,最小9洞,最大規模則為36洞;一個球場面積平均約70公頃,最小約22公頃,最大則約170公頃。由於球場占地廣大且多為天然草坪,球場主要用水量來自經常性澆灌,並以物理及化學方式維護草坪,球場的管理面向複雜,且用水量與水質及生態環節亦有相關。若經營者無法有效進行用水量管理,將需配合政府政策每年額外負擔「耗水費」。以下從球場綠油油的草坪開始,看它怎麼喝水、顧水質,順便打造一個小小生態圈。

■用水管理概況

球場之草坪澆灌水源,包括:自覓地面水源、地下水井、污水處理後之回收水、調節池或滯洪池之雨水回收等。草坪澆灌方式依草種、所在地、天候與管理方式等,每個球場各有不同,通常於晚間進行澆灌。例如有些球場每週至少深灌一次,入土約10至15公分;有時噴灌是為了避免果嶺溫度太高而降低草坪葉面溫度,減少葉面蒸散而增加保水力。有些球場則每日灌水3至4公分,灌溉1天後會停灌2至3天,遇到高溫時則會灌溉6公分以上水量。當有降雨時則會停止噴灌,並進行適度排水。澆灌用水量多寡依序為果嶺區、發球台、球道及邊坡植生。

節約用水方式之一為透過精準灌溉,隨時用土壤濕度計入土約一般根系深度15公分,偵測土壤濕度來決定實施灌溉與否。由於不同植物對土壤濕度需求不同,例如玉米約60至70%、水稻約70至80%、馬鈴薯約50至60%,而高爾夫球場草坪之濕度需求約為70%,故超過70%即可停止進行澆灌。一般球場之草坪澆灌設計採噴灌方式以節約用水,噴灌後及降雨之排水則可蒐集後回收再利用。此外,適當使用均濕劑能夠降低水份的表面張力,充份溼潤土壤,可有效提高水分在土壤中的滲透,增進肥料及病蟲害防治藥效,達節省噴灌水量效果。惟其前提需有高效的排水系統,以防止化學物質滲漏到地下水。另亦需定期進行水質檢測,以及早發現可能污染。均濕劑使用應避免過量,通常每4至6週施用一次,特別是在夏季或高蒸發率的季節,每次每百平方公尺使用量約為30至120毫升。

照片

▲國內典型高爾夫球場草坪與水池樣態。攝|邑興勘查

照片

▲運用土壤濕度計使草坪精準噴灌。照片提供|鴻禧太平球場

照片

▲高爾夫球場草坪噴灌與排水示意圖。註|參考黃彥鈞、林麗泯於2010年大專體育學刊106期發表「射箭場運動草坪規劃設計與管理」原圖繪製

■水質及生態管理概況

除了澆灌,維護美麗的草坪仍需進行剪草、施肥、雜草防治、病害防治、蟲害防治與通氣等。而上述所產生的廢污水會經過球場內設置污水處理廠處理,高爾夫球場每季會針對污水處理廠排放口、雨水貯留槽放流口、承受水體之野溪、地下水監測井等採驗水質一次,確保無污染發生。為了更有效管理草坪,部分球場亦導入無人除草機,以無人機械人工智慧巡檢割草,透過自主導航與遠程監控技術,自動完成球場草坪修剪,除了可以節省人力資源與時間成本,建構智慧高爾夫球場,連帶也降低草坪用水量,物理除草亦較化學除草方式,對生態較為友善。

草坪經過妥善管理與適度水資源運用,高爾夫球場場域便會形成一個豐富生態系統。如國內有些高爾夫球場可以見到多樣的鳥類、爬蟲類與蛙類等。而目前國際上已推行奧杜邦國際組織(Audubon International)或永續高爾夫(Sustainable Golf)等生態球場認證,輔導高爾夫球場於野生動物棲地管理、水資源保護、化學農肥藥使用安全及減量、水質管理與環境教育等,朝永續經營邁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