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談生意 夜裡吸毒 他靠一次次練習走出依托咪酯成癮
那天,小紹坐在輔導員對面的椅子上,神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平靜。他穿著素色T恤,臉上帶著剛打完球後的輕微泛紅,像是剛走出一場火的洗禮。
他語氣坦然,帶著些許自嘲地說:「一開始進入課程時,我真的滿頭問號。」

這裡是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一個幫助藥癮者找回自我的地方。而小紹,就是這裡的其中一位學員——曾經的毒品成癮者。笑氣與依脫咪酯,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最後卻成為他經營公司時的「絆腳石」。
他不是我們一般印象中的「癮君子」。他穿西裝、跑業務、談生意,是個有幾個員工的小老闆。只是,他一邊談合約,一邊吸毒。
夜裡的他,在毒品與壓力中周旋,心跳過快、呼吸急促,卻仍不肯停下腳步。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快要「控制不了」了。
「我開始做出一些我自己都不認識的舉動,甚至差點對家人動手……那時我知道,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他撥了通電話給父親,一句話也沒多說,只是簡單的:
「我需要幫忙。」
家人沒有猶豫。沒多久,他來到了花蓮的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踏上了一條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路。
透過練習,重構面對世界的方式
在完成了初期的藥物戒斷和烤箱排毒課程後,小紹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客觀性練習」。這是一個增進面對、溝通與感知能力的課程。
這套訓練看似簡單,實則深奧,強調專注於當下、放下過去、觀察周遭人、事、物。
「一開始,我心裡只有三個字:搞什麼?重複動作、被盯著看,感覺就像被放進一台怪機器裡調校行為。」
小紹笑說,但他的眼神沒有笑,那裡藏著對自己的質疑與不安。
但他沒有放棄。隨著一次次反覆的練習,一天又一天,他開始發現了些什麼。

重啟感知,看見他人,也看見自己
「我開始看到,原來過去的我有多愚蠢。我太習慣用自己的想法看世界,把注意力全放在自己身上,說話、做事都是『我』為出發點,從來不察覺別人、不理解當下。」
他語調緩慢,但每個字都鏗鏘。
這樣的反思讓他逐漸改變。他不再只是用眼睛看人,而是開始用心去感受周圍的每一個變化。
他說,在一次課程中,他突然有種強烈的感覺:
「如果我不能活在當下,我就會永遠被過去的情緒拉回去,困在那些悲傷與挫敗裡。」
這不是哲學課,也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一個曾在毒品邊緣徘徊的年輕人,從一場精神戰役中贏得的真實領悟。
他提到,有一次他甚至為了一句話失控,而現在他能夠「看到」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並選擇不讓它爆發。
「這種掌控感,是以前的我完全沒有的。」
學習清醒的活著,而不只是戒毒
在課程的尾聲,他感謝了陪伴他的同學們,以及那些始終耐心指導他的輔導員。
「真的很不一樣,這些事在外面,你學不到。這裡教的是,怎麼做一個清醒、有覺知的人。」
小紹現在已經邁入課程的下一階段。他計畫在戒癮完成後重整公司、重新定義自己想要的事業與人生。
「我知道我還沒完全完成這趟旅程,但現在的我,至少不再逃避了。」
這是一條艱難但值得的路。而小紹,正在一步步走出毒霧,迎向更清明的未來。
若您或身邊親友正面臨藥物成癮相關困擾,以下單位提供協助與諮詢服務:
-
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03-8671369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大橋59號
更多戒癮資訊可參考:https://getoffdrugs.org.tw/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