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草根集結 守護民雄在地文化

2025/04/20 22:15
1,735次瀏覽 ・ 4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公民記者周慧丹 民雄採訪報導        

 

在嘉義民雄,一個曾以「打貓」之名而聞名的村落,正悄悄醖釀著一場從在地開始的改變。2025公視Try拍活動,由一羣關心地方的青年帶著來自各地的公民記者,一起走入嘉義民雄重要的歷史地標,展開了一場尋訪街區記憶的走讀行動。凝聚草根的力量共同守護民雄地方文化。

照片

導覽員  吳至鎧

我們民雄這邊為什麼地名叫民雄,是因為它是從「打貓」這個地名引進過來的,老屋幾乎都被拆掉了,所以民雄的清代老屋浩劫於地震,民雄日治時期的老屋浩劫於盟軍的空襲,在民雄這邊戰後興建的老屋呢都在1970到80年代的這個市區的這個重新的改造跟這個就是都市更新的時候就全部都被拓寬,然後老屋被拆除。所以你們這樣路上這樣子走你會發現哎好像沒有什麼老屋可以看得到這樣子,那剛好我們今天會去到就是民雄這邊寥寥可數的這些老屋的空間這樣子大家可以稍微期待一下。

照片

os從信仰中心大士爺廟到庶民生活的民雄市場,從曾經燈紅酒綠的一樂酒家到傳承三代的七星藥局,每一站都藏著民雄人生活的痕跡。

導覽員 吳桂芳

這些地方其實都是已經有六十幾年的歷史,像是大士爺廟是從1937年就蓋好但其實它的歷史是更早的,大概18世紀的時候就開始有人信奉大士爺,對然後在民雄市場的話,其實在1909年就蓋好了它實際是一個百年的菜市場。然後像一樂酒家是在1942年蓋,然後七星藥局是在1960年代就蓋好了。所以其實這些都是一個民雄非常重要的老屋保存的一個記錄。

照片

‘’那三天的大士爺其實都是人滿為患,就是20萬人會湧進民雄這個地方。‘’

os導覽過程中在地講者娓娓道來這些地方的歷史,這些故事真實又動人。然而隨著都市更新與社會變遷,民雄的街區正在改變,有些老屋已拆有些空間正面臨重新規劃,而一股來自草根的力量化作實際行動,讓這些即將消逝的記憶有機會被看見被保存。

SB打貓街坊文化協會執行長 呂慈昀

我們協會的組成有咖啡廳的老闆,然後還有藥局的老闆跟書局的老闆,還有各行各業。因為大家其實平常也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就是我們會按不同的時間,然後會有不同的安排然後找不同適合的人來一起做協會一些文化推廣或者是社區公共參與的工作。

照片

SB公民記者 小柚子

那其實今天聽了那個吳老師帶我們走讀然後這個民雄的老街,其實讓我很感動。因為他才八年級,80年次。這麼年輕的一個年輕人,然後他以他在地人說在地的故事讓我們這個聽的人很有感覺,然後也很感動。那因為各行各業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長,然後等於説截長補短嘛。所以他們共同來利用這個協會來推動一些文化的一個保存推動這個文化的保護,所以我覺得非常的有意義。然後這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啦,就其他不管是其他任何地方來做一個典範也好是由一羣年輕人來推動這個文化的保存,在地文化的保存,我覺得非常的棒。那身為我們公民記者那我們當然回去一樣也會做報道嘍。然後把他們這個這個地方民雄這個民雄學的這個不管是他們背後的努力或者是説在地人的故事然後透過我們公民記者的一個影像的記錄,然後又有一些文字的一個敍述的話我想説對這個民雄學的推動會更加的有力量。

os走讀是一場文化的尋根,也是一次對地方未來的提問.草根集結民雄的故事將會繼續被看見,被傳承。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