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紙菸二手煙和三手煙的風險
日前新聞報導指出,菸草中的有毒物質會傷害呼吸道系統,也會增加肺癌、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國內外研究顯示,女性長期暴露於紙菸二手煙,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肺癌、乳癌、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高出兩倍。此外,女性吸菸更會加速老化、損害生育能力,甚至導致更年期提前。
紙菸三手煙是指紙菸燃燒後殘留在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即使吸菸行為已經結束,這些污染物仍會附著在家具、地毯、牆壁、窗簾、衣物、皮膚和毛髮等表面,並可能透過空氣或接觸進入人體。過去研究顯示,紙菸三手煙中的亞硝胺(TSNA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及多環芳香烴(PAHs)等化學物質具有強烈的致癌性,可能增加肺癌、肝癌、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發炎的風險,並對嬰幼兒與兒童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如誘發氣喘、過敏、中耳炎及發育遲緩。此外,長期暴露於紙菸三手煙環境可能影響生殖與內分泌系統,導致生育能力下降、更年期提前,甚至影響胎兒健康。由於紙菸三手煙無法透過開窗或通風完全清除,唯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杜絕室內吸菸,並避免在車內或其他封閉空間內吸菸,以降低對家人及自身健康的長期危害。
過去研究指出,紙菸燃燒後會釋放大量VOCs,這些有害物質不僅殘留於空氣中,還會附著在室內表面,形成紙菸三手煙。其中,1,3-丁二烯、異戊二烯與苯的濃度在紙菸二手煙中遠高於紙菸三手煙,顯示這些物質主要來自燃燒後的直接排放,並可能累積於環境表面後逐漸釋放。特別是1,3-丁二烯,其在紙菸二手煙與紙菸三手煙中的濃度比值高達23倍,顯示其對空氣污染的長期影響。

最新研究進一步揭示,紙菸燃燒後產生的紙菸二手煙與紙菸三手煙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研究人員在密閉吸菸室內進行實驗,以標準紙菸(1R6F)測量紙菸二手煙與紙菸三手煙中32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濃度。結果顯示,紙菸二手煙釋放的主要VOCs為異戊二烯(446 ppb)、1,3-丁二烯(203 ppb)、甲基乙基酮(27.1 ppb)、甲苯(23.4 ppb)、苯(16.5 ppb)。而紙菸三手煙中則以**1,3-丁二烯(9.04 ppb)、甲苯(8.02 ppb)、苯(3.71 ppb)、異戊二烯(2.90 ppb)、苯酚(1.63 ppb)**為主。
此外,研究團隊透過增量終生致癌風險(ILCR)評估紙菸二手煙與紙菸三手煙對健康的影響。結果顯示,紙菸三手煙中1,3-丁二烯與苯的ILCR值分別為2.38 × 10⁻⁶與6.20 × 10⁻⁶,超過美國環保署(USEPA)設定的可接受風險上限(10⁻⁶)。相比之下,紙菸二手煙的致癌風險則未超出標準。這表明,儘管紙菸二手煙對健康有害,但長時間暴露於紙菸三手煙的環境仍可能帶來嚴重健康風險,特別是在通風不佳或吸菸頻率高的場所。研究也顯示,紙菸三手煙中的甲苯與苯酚的非致癌健康風險指數(HQ)分別為2.26 × 10⁻⁴與0.77,尚未超過危險閾值(HQ>1),但仍顯示一定的潛在健康風險。這意味著,即使在無人吸菸的情況下,紙菸燃燒後殘留於家具、牆壁和衣物上的化學物質仍可能透過氣體或灰塵再次進入人體,影響健康。
我國紙菸二手煙與紙菸三手煙的暴露問題也不容忽視。國內調查顯示,台灣室內吸菸場所的VOCs濃度高於國際標準,特別是在KTV、網咖、夜店等密閉空間,紙菸二手煙的污染程度更為嚴重。此外,學校與醫療機構周邊環境中的紙菸三手煙殘留物也受到關注,顯示即便在禁菸場所,仍可能存在長期健康風險。政府過去已推動多項室內禁菸政策,但如何降低紙菸三手煙的影響仍是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