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基隆協和四接環評會抽籤發言 彷彿戒嚴時期噤聲

2025/02/26 09:35
29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台電隱匿污染,環境部違法開會,環評制度淪為橡皮圖章

 

環境部於2月26日召開協和電廠環評大會,不僅漠視環評書第6章公布未滿7日即違法開會,更強行以「抽籤」方式限制發言,形同戒嚴時期封口手段,意圖壓制環保團體與地方居民的質疑聲音。我們嚴正譴責環境部違法操作環評程序,並再次要求:應立即停止環評審查,釐清污染與航安爭議後再議!

 

違法環評大會:環境部強推會議,掩耳盜鈴

依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2項規定:「評估書初稿內容及開會資訊,應於會議舉行七日前公布。」然而,環評書第6章的電子檔案直至2月25日才由環境部補上傳,根本未達法定公布期限,環境部卻執意在26日召開環評大會,明顯違法。我們質疑,環境部此舉究竟是在護航台電,還是刻意製造程序瑕疵,為未來法律挑戰埋下伏筆?

 

更惡劣的是,環評大會竟然以「抽籤」方式決定發言權,剝奪環保團體與地方民眾的表達機會,讓真正關心環境與公共安全的聲音被封殺。我們強烈譴責環境部以不正當程序操控環評,形同戒嚴時期的噤聲手段,將環評會議變成一場毫無公信力的政治秀。

 

台電隱匿污染:環境部成共犯,基隆市府應立即查證

 

針對土壤污染問題,台電不但未確實調查,甚至刻意迴避關鍵數據。2019年民間檢測報告已發現協和電廠場址內有59個點位超標,但台電於同年12月僅採樣「一處」,並宣稱未達標準,明顯是刻意規避真實污染狀況。環評範疇界定會議要求台電進行「一次」污染調查,但台電卻自行曲解為「一處」採樣,這種手法難道不是欺騙環評委員?

 

此外,台電以「依法查詢非土污場址」為由,聲稱沒有隱匿污染,但基隆市政府此前對污染情況毫不知情,請問台電如何查得到「沒有」?如果台電當初已妥善處理污染,為何現在又承認「自主檢測中部分點位超標,將依規定整治」?污染土方究竟流向何方?是否有違法棄置的情事?基隆市政府應依《土污法》介入調查,環境部則應在污染問題釐清前,立即暫停環評審查,以免環評委員在錯誤資訊下做出不當決策。

 

台電降低風速標準掩飾風險,基隆港恐成航安災難

 

台電的操船模擬試驗數據顯示,在12m/s風速條件下,LNG船進港的高風險航次比例過高,甚至發生碰撞。然而,為了通過環評,台電刻意將風速條件調降至10m/s,並同步調降流速、波高,以製造「安全」假象。這種「數字造假」的手段,無異於讓基隆港未來承擔更高的事故風險。

 

更令人震驚的是,2023年環評專五審查會議資料中,台電竟然移花接木,使用2019年的舊版第三方驗證資料,隱匿2023年專家提出的疑慮。我們曾在立法院公聽會要求台電更正錯誤資料,但直到2025年2月26日環評大會,台電仍然持續使用錯誤數據,明顯有誤導環評委員、隱瞞真實風險的意圖!

 

我們的訴求:停止違法環評,還給人民發言權!

1. 環境部應立即停止違法環評會議,並於程序合法、污染釐清後再行審查!

2. 基隆市政府應依《土污法》立即進場調查,確認污染範圍並依法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

3. 環評大會應取消「抽籤」發言限制,恢復民主社會的討論機制,確保環保團體與地方民眾的參與權利!

 

環評制度的核心精神在於科學與民主,而非黑箱作業與政治操控。我們呼籲環境部與環評委員,應捍衛環境正義,拒絕成為護航台電的橡皮圖章,否則歷史將記錄今日的荒謬與失職!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