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限水休耕的神話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文字-A A +A

編按/限水休耕作為水荒時期的一大重要因應策略,時常表現在農民焦慮的面容上。當我們檢視平日的水資源的分配,更可以發現這些憂愁不僅僅如此,水資源的「農用優先」實際上早就僅剩標語,因應種種例外與權力關係,工業用水總是優先於農業,農民們用得少卻被限得多,表現上與實際上的落差使得他們有口難言,而實際上的優勢總是保留給特定的少數階層。近日的水荒再度顯現了這個問題,正是我們揭開水利長官們故作姿態的假面具的時候,戳破限水休耕的神話。(文/台大實習生陳含葦)

作者:吳音寧(作家)

立夏了,春雨卻姍姍來遲。日前彰化、雲林、南投農田水利會的會長及代表等數十人,齊赴鹿港鎮龍山寺舉行祈雨儀式。大夥拿香朝天拜,祈求神明賜雨水。這幕戲,透過電視播放,透過報紙刊登,看在缺水灌溉的農民眼中,簡直可笑、荒唐又備覺辛酸。

祈雨者是些什麼人?是掌握農業灌溉用水的當權者,其權力,透過灌溉渠道遍達所有農地;水在他們手裡。依《水利法》應優先將水供給「家用及公共使用」,再來是「農業用水」,第三順位是「水力用水」,之後才是「工業用水」,但多年來,用水順序有照規定嗎?法令擱著,對政府「依法行政」的諷刺。這諷刺迫使《水利法》補了個「例外」,規定:「前項順序,主管機關對於某一水道,或政府劃定之工業區,得酌量實際情形,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變更之。」於是,工業區「得」優先。

為什麼工業用水得以優於家用、農用、公共用水?以這次彰、投、雲三縣農田水利會聯合祈雨為例,會長們彷若替農民同感憂心,表示「再不下雨,稻米產量恐砍半」、「濁水溪水源枯竭,目前集集攔河堰入流量只有15CMS(每秒1立方公尺),彰化水利會僅分配到11CMS,缺水率近67%,已達一級旱災」、「農民都『剉咧等』……」,但是,事實是這政府太習慣、太嫻熟於說一套,做一套了。

貌似體恤農民的祈雨背後,彰化農田水利會,正在做的是代為發包一個預算都還沒有通過的22億的工程,名為「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四期(二林基地)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預計從已經嚴重缺水的集集攔河堰,每日再抽出3萬噸水賣給國光石化,6.65萬噸水賣給中科四期。國光石化確定不蓋在彰化後,此條長達24.5公里,配置深達5米、廣達數10公頃的水泥沈沙池的越域引水計畫,卻沒有重新檢討的跡象。「農田」水利會最大的職責,不是在確保農田有水灌溉嗎?什麼時候卻成為「轉運站」,主要在調度農業用水去給工業使用?

為什麼春雨不來,山林乾旱,蟲魚植物枯竭死去,農田乾旱龜裂彷若農民皺起的臉,政府限水、停水的通知不停發出警告,但是全台大型工業區日夜轟隆隆的運轉,一秒、連一秒都不用停、不可停——那從集集攔河堰、從台灣這座小小島嶼遍佈各水源頭至今密集興建的84座水庫,攔截生命之水,專管,長距離,廉價出賣給資本家的水,可是點滴都被嚴密保護著,必須確保「穩定供水」。

而專管送水給一處處、越來越多的工業區後,河床枯竭揚塵、飛沙走石形成沙塵暴、魚蝦貝類等生物滅絕、植物也渴死了、水田原本像濕地具有調 節及涵養地下水的功能,當農業用水被奪取,這功能也沒了,徒叫無水可耕的農民領取「休耕補助」。無水灌溉,哪來農業?沒有農業,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人 如何存活?水就那麼多,或說就那麼少,總量是一定的。當農田水利會長對媒體表示,目前農業用水缺水率達67%,轉個身,面對農民質疑:那怎麼還有農業用水可每日調撥6.65萬賣給中科?面對學者專家提出,若調度農業用水去給中科,恐將影響沿線將近1萬公頃農田無水可耕。農田水利會卻端出笑臉保證,不會、不會影響?怎麼有辦法將自欺欺人的謊言講得如此順溜?

人類及所有動植物賴以存活的淡水僅佔地球總水量的0.65%,就這麼循環著,分配來分配去。重點在於,這樣袒護少數階層的分配,合理嗎?對人民是好的嗎?對環境是好的嗎?是該戳破謊言並大聲質問的時候了!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看法不同

沒有人忽視農業供水的重要,

台灣的水資源有「超過七成」供給農用,

如果記者要報導一篇公正的新聞,就應該把所有的數字攤開來,告訴閱聽者;

另外,農業從事者是辛苦的、待遇少的、不可缺的,任何人都很肯定;
但也無法否認,光靠農業,是不能夠使此一美麗島上的優秀年輕人,都能有足夠好的工作,來支持自己的生活,目前,不止台灣,包括全世界先進國家,仍然靠工業產出來供給人民好的生活,
從而有餘裕(不管是時間或是金錢),來思考、贊助、投入使環境更好的共同使命;

所以,別在「新聞」中置入「凡資本家、工業,必詛咒、坑殺之」的簡單邏輯。
愛看此一版的公視愛好者,很多是靠工業,養活他們的家庭、供給他們的後代上大學接受好的教育。

6

加入時間: 2007.08.31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加入時間: 2007.08.31
612則報導
67則影音
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戳破限水休耕的神話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13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13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