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文化人都吃過 劉賴淑君的拿手好菜 劉賴淑君的拿手好菜已在文化度過了三十六個年頭
在文化飄香了三十六年的好味道,可說是在地的古早味,幾乎只要唸過文化的老學長還是小學長都吃過她的菜,到底是什麼樣的背景以及內幕,使她與丈夫屹立在文化的美食街,她就是劉賴淑君女士。
記者/蘇嘉維報導
在文化飄香了三十六年的好味道,可說是在地的古早味,幾乎只要唸過文化的老學長還是小學長都吃過她的菜,到底是什麼樣的背景以及內幕,使她與丈夫屹立在文化的美食街,她就是劉賴淑君女士。
由年輕到老,劉阿姨的青春歲月幾乎都奉獻在這家自助餐店上面,不論是已經事業有成的文化老校友,還是目前還在社會上打拼的中堅壯年校友,還是目前正在念書的文大生,幾乎都吃過劉女士的自助餐店,人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正是劉阿姨的寫照,自二十三歲就嫁給劉先生的她,便在文大開始跟隨丈夫經營店面,每日都是從早忙到晚,劉阿姨:「當時真的是很累,每天都咬著牙在撐著。」
劉阿姨回憶起二十幾年前,當時開在學校附近的店並不多,屈指可數,並不像現在有這麼多樣化的選擇,那時的店裡可真的是忙翻了,學生一路排隊排到隔壁間店面都還在排,從晚上七點多一路做到凌晨一點都有人光顧,可見當時店裡的盛況,劉女士:「現在沒有這種體力了。」
秉持著為人婦的美德,劉阿姨默默的在丈夫旁邊幫忙店裡面的事物,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夫妻兩人之間的感情好,偶爾還會在店裡鬥鬥嘴。
菜的口味隨著現代人的腳步在變,但是劉阿姨的和藹笑容以及親切的問答聲,是從來沒改變過的,劉阿姨的用心,使得口味能夠不斷迎合新的族群,劉阿姨:「常常會去觀察客人的反應,像有時候客人會說怎麼撈起來都是油,這時候我就會跟廚師講,讓他下次不要煮這麼油。」如此的細心,使店裡的生意一直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在吃飯時間造成排隊選菜的景象。
很多人對劉阿姨的印象是怎麼全年都沒有休息,劉阿姨表示其實她並不是不想休息,但有時候一些已經畢業的校友或是老顧客,在假日上陽明山時,來吃都吃不到,所以乾脆就開著,劉阿姨:「反正開店就當作休閒。」這樣親切又樂觀的個性,幾乎成了店裡的活招牌。
有人問劉阿姨,為什麼不退休把店面頂讓,這樣賺得或許還比較多,劉阿姨:「放不下心。」劉阿姨表示店裡面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反正開著店就當作運動休閒,也不會很累,讓自己有著事情做也好。
劉阿姨的兒子也退伍回店裡來幫忙,甚至在店面前設計了幾道菜單,使原本的自助餐店更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不強迫兒子要做什麼,只希望他能做自己想做的,這就是劉女是最大的希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