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去三千煩惱絲-傳統理髮技藝
細膩的傳統理髮 白手起家三姐妹
傳統理髮對許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但如今會光顧傳統理髮店的人卻不在多數。傳統理髮講究「慢工出細活」,提供客人洗頭、修臉等服務,在劍潭捷運站附近營業超過四十年的三姐妹理髮店,由老闆娘張秋芳與兩個妹妹所創,是當地家喻戶曉的理髮店。經營理髮店的秋芳阿嬤,總是掛著慈祥笑容的她,有段艱辛的過去。
理髮店老闆娘張秋芳表示,以前很苦,小時候出來學理髮才有白飯吃,以前家裡蕃薯都挫成籤,曬成乾,黑黑的,還有家裡養豬,就把蕃薯籤放在豬寮的屋頂上,用布袋裝著吃一年,都沒有白米!
剃刀下的功夫 刀與手指間的磨練
早期電動剃頭刀還沒普及時,剃頭都是用傳統的剃頭刀來理髮,講究的是使用姿勢和力度的拿捏。
理髮店老闆娘張秋芳表示,以前的工具都還放在店裡,以前剃頭刀用手抓的比較累,現在用電動的很輕鬆又快,在當學徒的時候,第一要學拿刀,這裡動這裡不能動,用這樣推就很痠,現在用電動的也比較方便又快!
因病與慈濟結緣 發願投身公益
年紀輕輕便白手起家,做事追求完美的她,將三姐妹理髮店打響名號,未料卻在51歲時迎來人生轉捩點。
理髮店老闆娘張秋芳51歲罹患乳癌,開刀、化療後,手沒辦法剪頭髮,很多客人都問你怎麼不剪了?因為客人很多,不好意思跟人家說他開乳癌,都說手沒有辦法弄高拿重的,以後都給妹妹他們去做,她就全部做慈濟義剪,因為掛心貧窮的人要剪個頭髮沒那麼簡單。
潮流更迭不忘求新求變的匠人精神
秋芳阿嬤對於髮型設計十分講究,為了順應潮流,活到老學到老,保有堅定的匠人精神。
理髮店老闆娘張秋芳以前去日本都會買書,師傅來就叫他看這些書,才有辦法幫人家剪,現在有手機,客人手機拿給你看,就知道怎麼樣剪,時代不一樣了,這個時代的頭髮,每個人、每年都在變。
秋芳阿嬤分享她珍藏多年的相簿,一頁頁翻著,從年輕打拼到現在頤享天年,彷彿參與了阿嬤的一生,奉獻一輩子回饋社會。
理髮店老闆娘張秋芳說道:「我人生的過程,跟我所做的一點一滴,都留在這裡了。我要是無常的時候,給孩子一種懷念,媽媽沒白活來做人,人生無遺憾了,感恩!」
淡江新聞 楊乙鵬 黃楷皓 黃俞甄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