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留不住人!健保造成「醫護血汗」 急診慘剩菜鳥苦撐

2024/12/09 17:32
5,35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臺灣醫護環境相當血汗,不僅留不住人,還難招募新血。(圖/ChatGPT生成)

 

文/陳子宣

臺灣1995年建立全民健保制度,以極低保費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被視為全球典範之一。任何公民不論貧富身份,都能公平享受醫療資源,然而這樣的成功,卻是由血汗醫護、惡劣的醫療環境支撐起的。預算赤字、醫護短缺、高齡化社會等問題,更是讓健保陷入惡性循環,可見臺灣的健保正在瀕臨崩潰。

低保費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臺灣健保以引為傲之處在於「低保費」,也正是這一特點,造成健保系統的財務困境。由於保費無法隨著需求增加調整,導致醫療支出與收入逐漸失衡。政府為減少赤字,只能大砍醫療機構的給付報酬,迫使醫院轉而向內削減成本。這直接造成了醫護人員「高工時且低薪資」的血汗環境。

亮麗外表背後的血與淚

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指出,臺灣醫生平均每週工作59.8小時,比其他國家醫生的工作時間更長,卻未能得到相應的薪資補償且醫護人員超負荷的工作情況已成為常態。

急診病床「有床無人」

實際採訪在職醫護,更是發現急診「一床難求」的慘況。一名醫護透露,由於人手不足,急診病房即便有空床,也無法接收病患,因此暫停部分病房。部分醫院實在緊迫,只能將不同科別的病患混合安置,這不僅影響了病人醫療品質,也讓醫護人員更加疲於應付。

這名醫護更指出,護病比已經從標準的1:6攀升至1:9,部分急診科幾乎全由經驗不足的「菜鳥」醫護撐起,情況令人堪憂。

高齡化的未爆彈

根據臺灣國發會資料顯示,2023年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高達400萬人,並將於明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醫療需求量恐大幅增加、慢性病與長照費用的攀升,將造成財務壓力的進一步惡化。

民眾對健保的疑慮與期待

每當新聞報導健保赤字的消息,民眾對「保費是否調漲」的擔憂便隨之升溫。雖然多數民調顯示,調漲保費是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但僅靠調高保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過度使用醫療資源與分級診療制度不完善,仍是醫療浪費的主因。

廢除「健保停復保」制度

政府近期推出廢除「停復保」制度,此政策估計每年可增加23.6億元健保收入。但這僅是短期止血之策,未來政府仍需注重「避免醫院過度負荷」、「抑制醫療資源的浪費」、「調整保費收入來源」、「提升醫護待遇」才能讓這項珍貴的醫療資源得以延續。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