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西門町」風華 博愛老街說故事

嵌入:
文字-A A +A

標一:承載青春記憶 桃園西門町凋零

 

OS

這裡是桃園景福宮,也就是桃園大廟,它是地方信仰的核心、商圈的重心,大廟乘載著許多回憶,而以它為中心發展的桃園城曾經被稱為桃園西門町,當時有許多傳統旗袍、皮鞋等店家聚集。不過隨著時代遷移,幾十年前的繁榮景象逐漸消逝。從小在這裡長大的張得均回憶起過去的盛況,不禁感到惋惜。

 

Bite

文創陪伴師 張得均

在我小時候這邊是非常繁榮的,到(現在)看這整個是非常沒落的,其實自己看了會很難過。當時光一個小小的錶店,一天賣錶可以賣到三百多隻。如果人站在廟後面,都不用動就會被擠到三民路上。

 

標二:文創陪伴師領銜 活絡博愛商圈

 

OS

看著漸漸衰落的家鄉,張得均決定挺身而出,她在六年前組成桃園市博愛特區文創商業發展協會,與有過商圈發展輔導經驗的廖慧娟,一同推動革新,期望讓古城再現繁華。不過大多數店家在計畫剛開始推動時,仍然抱持著觀望的態度。

 

Bite

文創陪伴師 廖慧娟

有可能是政策、環境的關係,(商圈)式微了,從繁榮到式微其實停滯了好長一段時間,所以很多信心跟觀念被潰解了。(商家)對未來的藍圖想像不到,或是不抱以太多的期望,會讓我們覺得在工作上有一些潰敗。

 

OS

除了信心不足,更多的是不信任。其實桃園城內曾經成立過十幾個商圈,但是最終都因為沒有認真發展而不了了之。

 

NS Bite

文創陪伴師 張得均

它的這個(咖啡),它可以泡三次喔。

 

OS

認真介紹在地農產品的張得均,即使被長輩質疑也不氣餒,反而更努力想讓大家知道,這次是來真的。

 

Bite

文創陪伴師 張得均

他們有看到我們在做一些事情想要去攪動街區,有些訪談、帶一些人潮、辦一些活動,漸漸地大家態度也是會軟化,開始自家門口做整理、留行人走道、友善空間給人家走。這幾年也跟市府爭取資源,配合經發局幫忙,我們在這幾年做店面改造。

 

標三:傳承與復興 老字號交棒二代 

 

OS

不只商圈推動創新,陪伴老城區興衰的在地老字號店家也盡力將傳統延續,而年輕一代的加入讓老店不必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博愛路上的這間西服店在成衣產業進駐後,仍然秉持著手工製作西服的理念,期望能保留傳統工藝。

 

Bite

在地店家 (一代)陳界源

(以前)現成沒有那麼多,大部分都是在西裝店訂做,不管是結婚還是其他的都在西裝店訂做,現在不一樣都是現成的。(來消費)大部分都是老主顧,年輕人也是有啦,但比較少。

 

OS

為了將傳統延續下去,陳又睿選擇回家接手店面,而在學做傳統工藝的同時也將老店改造,希望可以開拓新的年輕顧客群。

 

Bite

在地店家 (二代)陳又睿

有配合政府做改造計畫,後來有跟設計師討論,我也有參與設計,(希望)改造之後做一些CP值比較高的一些西裝,可以吸引一些年輕客戶。

 

標四:文藝結合新舊 桃托邦推在地特色

 

OS

除了文創陪伴師致力改造商圈外,還有另一群熱血青年創立桃托邦藝文聯盟,他們用各種創意將藝術與在地文化結合,也透過導覽活動讓民眾認識古城。

 

NS Bite

桃托邦藝文聯盟理事長 林岳德

台灣的廟宇其實都非常非常的親近,所以你進來可能就要所有的神明都先拜過。

 

Bite

桃托邦藝文聯盟理事長 林岳德

不管是藉由藝術、活動,就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能夠讓大家對於整個桃園的文化發展是有感的,讓大家看到桃園這邊目前的狀況與它過去的歷史,然後一同來思考我們可以有什麼不同的改變、發展。

 

OS

規畫展覽、籌辦畫展,桃托邦還接手經營桃園火車站前的公民會館,打造成藝文便利店,讓公民會館能如同便利店般親近、多元。

 

標五:古城發展慢慢行 打造夢想藍圖

 

OS

不管是改造老店、整合商圈或推動文藝商品,各個團體都以不同的方式,為了復甦古城區而打拚。商圈的未來在這群人的努力下,慢慢譜出一個新的章節。

 

Bite 

文創陪伴師 廖慧娟

訂了一個十年的藍圖計畫,又分所謂的前五年跟後五年,(前五年)要重新把這樣的一個觀念做充分的溝通,讓大家(商家)達到未來藍圖的共識。第二個五年的計畫就是讓商圈的環境有新的樣貌,讓新的年輕力量也能夠進來。

 

OS

不過在引進新血、創造新生的同時,或許也可以將步調放緩,慢慢地將新舊結合在一起。

 

Bite

桃托邦藝文聯盟理事長 林岳德

現在的發展都會有點弭平式,有種連根拔起的感覺,一直很希望這整個城市發展能夠慢下來,一起去思考有哪些是我們應該保留的故事,否則很多歷史的東西可能需要幾百年的累積,可能一天就能把一棟房子推倒,一棟古蹟就消失了。

 

OS 

改變、延續,博愛商圈在桃園人心中的地位不可抹滅,如何在歷史洪流中保留在地文化及產業,成了老城區的重要課題。希望透過青年們的努力,總有一天古城能再拿回桃園西門町的稱號。

採訪撰稿 龔品柔

攝影剪輯 黃宜靜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232則報導
2,886則影音
55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42

瓜地馬拉學生留學來台 文化差異甚大

2024-04-03
瀏覽:
4,827
推:
0
回應:
0
1:49

促進世代交流 銀髮族素人脫口秀

2024-04-02
瀏覽:
4,827
推:
2
回應:
0
1:34

規避手段眾多 上路四年北宜區間仍有缺陷

2024-03-31
瀏覽:
4,291
推:
0
回應:
0
1:37

新北泰山森林書屋 傳遞原民文化

2024-03-31
瀏覽:
14,755
推:
47
回應:
0
1:43

大稻埕碼頭新舊共存 貨櫃市集湧人潮

2024-03-31
瀏覽:
3,187
推:
1
回應:
0
1:41

塑膠製品充斥 竹製品追求環保永續

2024-03-31
瀏覽:
3,190
推:
1
回應:
0
1:36

深耕偏鄉地區 翻轉教育劣勢

2024-03-31
瀏覽:
3,178
推:
0
回應:
0
1:37

​​餘音裊裊 傳唱消逝的魚寮文化數魚歌​

2024-03-30
瀏覽:
3,833
推:
0
回應:
0
1:38

​無漁以保未來有魚 護生放流與海共生

2024-03-30
瀏覽:
6,235
推:
0
回應:
0
1:34

測謊可以作為司法證據嗎?會影響法院判決嗎?

2024-03-30
瀏覽:
3,215
推:
0
回應:
0

桃園「西門町」風華 博愛老街說故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35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35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