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蓋捷運強拆屋 十四張恐迫遷

2010/08/26 01:22
2,09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9158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位於台北的十四張聚落,有著新店最早發展、運送貨物的渡船頭,百年古厝座落其間,古老街道「店仔街」兩旁,子孫承繼著祖厝居住至今,這附近的「溪邊寮」也住著一群從中南部北上討生活的勞動者,然而環狀捷運的規劃,將迫遷這裡所有房子與居民。

王力祥的父母民國48年從南部雲林移居台北,民國51年在新店十四張溪邊寮社區生下王力祥,溪邊寮有很多來自雲林北港鄰近鄉鎮,如後溝里的居民,之後有嘉義、彰化等中南部鄉親,也住在這邊。

甘苦的生活

王力祥提到,以前鄉下做農,種甘蔗、稻子,經濟困苦,大家北上打拚,做採砂石、水泥工等營造業,靠勞力生活。他說,以前開採砂石非常辛苦,人工用手在河床上開挖,篩選大小石頭,冬天時,人整個沈浸在冰凍的河水中,非常寒冷。挖石頭也會遇到坍塌,曾經有人被活埋,經過搶救才活下來。

王力祥表示,居民跟地主租地蓋房子,之後也有一些榮民來此買地蓋房子,以前靠河岸也有原住民居住,因為蓋環河快速道路,被強制拆遷。他說,這附近都是農地,以前地主種竹筍、稻子,因為種竹筍不怕颱風水災,所以有很多竹林。

溪邊寮居民一開始是自力蓋草屋、木屋,王力祥8歲時房子改成磚頭建築。他說,以前睡榻榻米大通舖,小孩子睡在一起,改成磚頭房時,也只有兩間房,大人睡一間,小孩睡一間。起初只有點油燈,挖井取地下水,居民去河邊洗衣服,小孩去河邊玩水、抓魚,過著「摸蛤仔兼洗褲」的童年生活。

以前新店一代都是稻田,王力祥小時候常看到農夫用牛在耕田,稻子成熟後收割,環境跟雲林鄉下差不多,但現在新店大樓林立,十四張附近蓋了遠東工業區,河川污染也變嚴重。

溪邊寮民國60年才申請到電,之後才有水,門牌最初是百忍里,改成江陵里,現在是復興里。溪邊寮已經有三代在這裡生長,王力祥說,從他父母到他這一代,這裡的生活仍然很困頓,雖然生活在都市,但從未發展,以做工居多,經濟無法改善,賺不到錢,也沒有經濟能力升學,下一代仍持續做工。

溪邊寮居民一開始供奉乾隆時期就有的土地公廟,後來大家集資建立「聖平太子宮」,主要供奉三太子。三太子是從雲林北港後溝里請兩尊神過來。王力祥說:「從家鄉離開,總是會懷念原鄉。」所以居民把家鄉的信仰中心移往台北,後來陸續供奉更多神祈,大家依著信仰的依靠,祈求保護居民平安。這間廟宇是居民的「大廳」,大家會來此拜拜、閒聊,小孩在廟前廣場打球,街頭巷尾也會互相照顧小孩,如同在中南部鄉下。

王力祥表示,農曆4月8日是三太子聖誕,大家會進香,舉行平安餐會,也會有歌仔戲團演出,農曆7月普渡,農曆10月拜三官大帝,農曆正月拜玉皇大帝,每逢節慶,廟宇好不熱鬧。

為環狀線遭迫遷

台北捷運系統環狀線長度34.8公里,連接木柵動物園,將台北市文山區、台北縣新店、中和、板橋、新莊、五股、蘆洲、三重、台北市士林與中山等地區,串連成一個環狀路網,十四張預計規劃為機廠用地,連接新店捷運大坪林站,串連整個路網。

環狀捷運由前台北縣長林豐正開始推動,前縣長尤清、蘇貞昌,代理縣長林錫耀持續規劃環狀捷運,各縣長因利益非常大,連查估十四張都沒有,就貿然推行,因捷運利益龐大,沒有任何人想幫助十四張居民。

縣長周錫瑋上任後,民國98年寄公文說要赴十四張查估,估價每一房子賠多少。與捷運共構的建商,就過來積極買地。王力祥表示,賠償很低,有些人連賠償都沒有,大家還是希望就地安置,政府卻說「依法行政」,毫無協商餘地。

十四張約有1百多戶,15公頃土地,縣府毫無安置措施,本來縣府打算選舉前處理掉十四張拆遷,但查估手續未完成,政府也遭遇全省徵收農地抗爭,擔心在十四張招惹事端,會影響選情,打算延到過年後。

王力祥說,台北縣政府只顧利益,強取民宅土地,非常可惡。溪邊寮居民將用生命抗爭,守護這片賴以為生的家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