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二峰圳-歷史見證

2010/08/14 06:37
13,282次瀏覽 ・ 3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二峰圳-歷史見證
結構圖:
照片
照片
-*-*-*-*-*-

二峰圳-歷史見證

-*-*-*-*-
 「二峰圳」是日本時代屏東平原水資源利用最成功的案例!也是最早在河床攔取地下水灌溉,那時台
糖萬頃蔗田的水利工程。
 1923年由日人鳥居信平利用屏東大武山境內群山和山形的落差!完成不破壞自然地的水源及生態方
法取樣。
-*-*-*-*-*-
取用屏東大武山上的水
「二峰圳」水利工程即利用河川上游,在乾季時,利用河水變成伏流時(河床下的水流),將這地下的
水流導出的工程,如此,現有源源不絕的水,可供下游灌溉利用,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整個大武山系富
 
有豐厚的地下水資源。
 大武山系位於屏東平原的東北方,年平均降雨量約4000~3000毫米左右!雨下後,由東北往西南流
動方向進入屏東平原!豐水期集中在每年七~八月份,這段期間的降雨量,是全年的百分之九十!
 因此枯水期的用水,都要靠大武山所涵養的水源和儲存在屏東平原地底下的地下水供應。
形成原因:
-*-*-*-*-
 林邊溪、力力溪上游山區降水量大,河流水流地形陡峻,很容易造成侵蝕及山崩,土壤淺薄!低度變
質之緻密硬頁岩、板岩和變質砂岩露佈地表,因此集水區保水能力不佳。
流出山區進入平原,出谷口後,大量的堆積物在潮州斷崖下堆積!潮州斷層一代又有以礫石為主要堆積
物的沖積扇,因滲入的水量很可觀,地下水儲水豐富。
 以粗礫為主的堆積物透水性好,形成很好的含水層,故河水大量入滲至地底表下時(即為伏流),也
隨著河谷高度落差繼續潛行,等出山區末端,最後在平原以湧泉、井水等方式流出。
 在早期,屏東市水源地附近和林邊鄉居民,家家中都有水井即可舀水。歸功於大武山系的豐沛雨水和
該水系統的建置完成!
取水原理:
-*-*-*-*-
 「二峰圳」包含集水廊道(地下梯形堰堤),以及將廊道所集的水導引出的導水系統的隧道!壓力暗
渠和明渠。總工程從1921年1月開工,至民國1923年5月全部完工。
-*-*-*-*-*-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